7月13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以下簡稱“中國航協”)發布了前一日2023年第二季度理事單位季度信息溝通會的信息。據中國航協常務副理事長潘億新通報,隨著暑運和國慶黃金周的帶動,下半年將出現兩個客運高峰,全年客運量將大幅好于年初預期,其中,國內客運量預計將超過2019年水平。
通報顯示,今年二季度,行業安全形勢相對平穩,運輸生產持續恢復。二季度客運航班量與一季度相比有所上升,4-6月客運航班總量分別為40.7萬、42.6萬和41.9萬架次。其中,國內客運航班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9.7%,整體的客運航班量比2019年同期增長2.7%。二季度旅客運輸總量達到1.55億人次,其中國內旅客運輸量達到1.47億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長5.4%;國際旅客運輸量為612.6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33.7%。6月份日均旅客運輸量達到177萬人次。二季度貨郵運輸量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6.9%;其中,6月份貨郵運輸量相比2019年同期增長3.4萬噸。二季度飛機日利用率和客座率也分別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9.2%和91.9%。二季度民航平均票價為868元,環比下降7.4%。
與行業快速恢復相對應的,是航司的回血。通報顯示,二季度航空公司經營效益同比繼續大幅改善,4月、5月、6月分別有8家、1家和7家航空公司實現盈利,二季度航空公司同比大幅減虧712.9億元。6月份,扣除匯兌損失后,航空公司實際盈利27.6億元。影響航空公司利潤水平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帶來的匯兌損失,第二季度的匯兌損失超過100億元。
通報還對上半年航空市場整體情況進行回望。一方面,“五一”假期和端午假期的航空出行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整體航空運輸市場保持快速回升態勢;另一方面,國際航線特別是洲際航線受多種因素影響恢復較慢,導致國內市場運力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供大于求。航空市場總體上呈現出旺季更旺、淡季更淡的特點,以及“量增價降”的態勢。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