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日,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就荷蘭歷史上曾經參與的奴隸貿易及其造成的后果正式道歉——這是荷蘭王室首次就荷蘭的奴隸貿易歷史致歉。《華盛頓郵報》2日稱,目前荷蘭全國正在反思荷蘭帝國主義的殘酷歷史。去年年底,荷蘭首相呂特曾代表荷蘭政府就荷蘭在奴隸貿易歷史中扮演的角色正式道歉,而英國等販賣奴隸的主要歐洲殖民國家尚未正視他們的黑歷史。
“時代已經改變,枷鎖已被打破”
荷蘭國家公共廣播電視臺1日稱,荷蘭將每年的7月1日定為廢除奴隸制紀念日。亞歷山大當天出席了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荷蘭廢除奴隸制150周年紀念日活動,并發表講話。他說,“今天我作為諸位的國王和政府一員站在諸位面前親自道歉。奴隸買賣、奴隸制度已被認定為反人類罪。在我們紀念荷蘭奴隸制歷史的這一天,我請求寬恕這一反人類罪。荷蘭王室的君主和統治者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加以阻止。針對這樣再清楚不過的不干預行為,我今天請求原諒”。
亞歷山大在1日的演講中還強調,在限制自由的各種形式中,奴隸制是最有損尊嚴的。他還承認,并不是所有荷蘭人都會支持他的道歉,荷蘭社會的種族主義仍然是一個問題。但亞歷山大堅稱,“時代已經改變,枷鎖已被打破”。
亞歷山大發表演說時,現場有數千名來自南美國家蘇里南以及加勒比海的阿魯巴、博奈爾和庫拉索三地的奴隸后裔。他們為亞歷山大的道歉鼓掌、歡呼。法新社2日稱,荷蘭人在16世紀和17世紀以買賣奴隸建立了他們帝國和文化的黃金時代,奴隸買賣中運送了約60萬名非洲人,其中大部分送往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被迫在種植園做奴工。今年6月公布的研究發現,1675年至1770年間,荷蘭王室從奴隸制度盛行的幾個殖民地中,賺取了相當于現在5.45億歐元的收入。
道歉還不夠
荷蘭奴隸制國家研究所負責人琳達·努伊特米爾1日告訴《紐約時報》,荷蘭國王的道歉是罕見的,雖然這通常是象征性的,但從國家元首口中聽到這些話仍然意義重大,預計將提高人們對荷蘭殖民歷史的認識。努伊特米爾說,“對荷蘭在奴隸貿易中所扮演角色的道歉足足遲了150年”。
印尼《羅盤報》2日稱,荷蘭國王道歉的背景是,人們呼吁重新審視荷蘭的殖民歷史,包括該國參與大西洋奴隸貿易和在亞洲前殖民地實行奴隸制。反種族主義活動人士、阿姆斯特丹“黑色檔案館”創始人米切爾·艾薩亞直言,“僅僅道歉是不夠的。道歉必須與黑人境遇的改善、公道或賠償聯系在一起”。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學賠償研究中心研究人員麥克莫里斯1日告訴“德國之聲”,道歉必須包含三個方面:承認錯誤;處理好諸如持續的殖民敘事等當今遺留的問題;通過賠償進行彌補。
歐洲其他王室會道歉嗎
近年來,荷蘭開始正視其在奴隸貿易中的角色和殖民歷史。“德國之聲”稱,過去幾年當中,荷蘭社會掀起了一場討論,主題圍繞博物館里的珍寶和金碧輝煌的歷史名城,因為它們大多同殘暴的奴隸貿易有直接關聯。美國爆發“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后,荷蘭社會加速了關于種族主義的討論。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和烏特勒支等城市就奴隸貿易作出正式道歉之后,荷蘭政府的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去年2月,荷蘭政府正式向其前殖民地印度尼西亞作出道歉。不過,道歉并不涉及奴隸貿易。
去年7月,荷蘭政府組建的一個專家委員會建議稱,荷蘭政府應承認奴隸貿易是反人類罪行,并就此作出正式道歉。去年12月,首相呂特承認荷蘭政府對大西洋奴隸貿易負有責任,并從中獲利,他對此道歉。他強調,國際社會必須“以最明確的方式”承認奴隸制是一種“反人類罪”。他表示,計劃設立一個教育基金,以傳播對奴隸制的認識。不過,呂特表示,政府不會按照專家委員會建議的那樣支付賠償金。
《紐約時報》1日稱,亞歷山大正式為荷蘭在奴隸貿易中扮演的角色道歉,這是歐洲在位君主罕見地為歷史不公的直接道歉。英國和比利時的王室并沒有這種姿態,這兩個國家都有殖民主義和奴隸制的重要歷史。在去年的非洲之行中,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提到了他個人對英國在奴隸貿易中所造成的痛苦“深感悲痛”,并補充說,過去的錯誤行為應該予以承認。英國王室于去年12月委托對王室在殖民歷史中的作用進行獨立調查,預計2025年得出結果。不過,英國政府尚未正式為該國在奴隸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道歉。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今年春天,首相蘇納克駁回了發表這樣一份聲明的呼吁。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