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習主席說:“我希望國務卿先生這次訪華,能夠為穩定中美關系多發揮積極作用。”為緩和雙邊關系,布林肯于18日展開兩天的訪華行程,能否見到中國領導人被視為他此訪是否成功的關鍵,因此備受國際輿論關注。路透社19日稱,能夠在人民大會堂與習近平主席握手對布林肯此次外交活動來說,是一個積極信號。公開視頻顯示,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布林肯時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及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和布林肯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見會談,總體上,雙方談得“坦誠深入”,“中方表明了我們的立場,雙方同意共同落實好我和拜登總統在巴厘島會晤時達成的共識。”
這次會見“為中美關系釋放了重要信號”
自布林肯確認訪華行程后,是否能與習近平主席見面就成為美國媒體最關心的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認為,若習近平主席會見布林肯,有可能成為修補美中兩國破裂關系的關鍵一步。美國《華盛頓郵報》19日稱,過去中國領導人會見來訪的美國國務卿是慣例,但此次會見直到兩人握手前45分鐘才得到確認。美聯社稱,會見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多家媒體注意到,習近平主席在開場致辭中表示,“雙方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取得了進展,達成了共識,這很好。國與國交往總要相互尊重,以誠相待。”
在與布林肯會見時,習近平主席強調,世界需要總體穩定的中美關系,中美兩國能否正確相處事關人類前途命運。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當前,國際社會普遍對中美關系現狀感到擔憂,不希望看到兩國沖突對抗,不愿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期盼中美和平共處、友好合作。兩國應該本著對歷史、對人民、對世界負責的態度,處理好中美關系,為全球和平與發展作出貢獻,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穩定性、確定性、建設性。
6月19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習近平主席指出,大國競爭不符合時代潮流,更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和世界面臨的挑戰。中國尊重美國的利益,不會去挑戰和取代美國。同樣,美國也要尊重中國,不要損害中國的正當權益。“希望美方采取理性務實態度,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堅持我同拜登總統巴厘島會晤達成的共識,把有關積極表態落實到行動上,讓中美關系穩下來、好起來。”
會見中,布林肯轉達拜登總統對習近平主席的問候,表示拜登總統相信美中兩國有責任和義務管理好雙邊關系,這符合美國、中國乃至世界的利益。美方致力于重回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確定的議程。美方遵守拜登總統作出的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期待同中方開展高層交往,保持暢通溝通,負責任地管控分歧,尋求對話交流合作。
習主席會見布林肯的消息發出后,很多國際媒體都認為,這本身就為中美關系釋放了重要信號。德國電視一臺、德國《明鏡》周刊用“驚喜”“出人意料”來形容此次會見。
路透社注意到,在習近平主席與布林肯的會見現場,擺放著盛開的荷花。有國內媒體分析認為,當下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荷”與“和”“合”諧音,這是對中美兩國和平相處、合作共贏的期待。
中方重點闡述6點內容
彭博社報道稱,在習主席會見布林肯的消息發布后,“布林肯訪華”登上微博熱搜,相關詞條獲得數百萬計的瀏覽量。該媒體還稱,布林肯當天晚些時候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在他為期兩天的北京之行中,美中關系向前邁出了“積極的一步”。CNN提到,布林肯表示,自己與習近平主席進行了“重要對話”,稱美中雙方都同意有必要穩定雙邊關系。
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執行院長朱鋒表示,習近平主席會見布林肯,反映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中美關系的穩定和發展。中國一直在倡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并且始終強調中美關系要回到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正確軌道。朱鋒認為,此次會見充分展示了中國政府的誠意和善意,無論美國如何霸道、自私,中國依然堅持在處理中美關系上的基本原則。與此同時,面對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復雜多變,中方也強調中美兩個大國一定要展現大國擔當。無論中美之間有多少分歧和爭議,都應當為了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可持續發展承擔責任。
《華爾街日報》認為,習主席會見布林肯,阻止了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關系的“直線下滑”,有助于推動兩國高層恢復接觸。
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司長楊濤19日表示,中方在與布林肯的會見會談中重點闡述了以下內容:中美關系陷入低谷的根源在于美方抱持錯誤的對華認知;中美關系歷經波折,美方有必要深刻反思;當務之急是把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共識真正落到實處;敦促美方不要拿國強必霸的模板來鏡像中國;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雙方達成了一些積極共識和成果。
不少外國網友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中美關系穩定發展十分重要,并且指出美國在處理兩國關系時存在錯誤。有外國網友發文稱,“中國和美國彼此需要,但美國要意識到它不能繼續對世界發號施令。美國需要更多的朋友,同時處理好自己的內部問題。世界需要和平締造者,而不是戰爭販子。”
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沖突美方要作出選擇
國際媒體普遍認為,布林肯此訪為中美之間未來的高層互動奠定基礎。路透社稱,分析人士預計,此訪將為未來幾個月更多的雙邊會談鋪平道路,其中包括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和商務部長雷蒙多可能的訪華行程。更重要的是,布林肯此訪增加了中美兩國元首在今年下半年會晤的可能性。
美國國務院19日就布林肯訪華發布的消息稱,美中雙方同意在華盛頓和北京進行后續的高級會晤,以繼續開放溝通渠道。布林肯國務卿邀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先生到華盛頓繼續討論,他們同意在雙方合適的時間安排一次互訪。
盡管中美之間的溝通交流可能會在布林肯此訪后增加,但雙方關系真的想從“最低谷”走出來,還需要華盛頓調整自身的對華戰略。朱鋒表示,中美雙方目前存在結構性矛盾,美國將中國視為應該重點打壓的對手,布林肯此訪為中美關系帶來實質性改善的可能性不大。美國需要真正意識到,一個合作且管控爭議的中美關系才真正符合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
在19日上午與布林肯會見時,王毅表示,國務卿先生此次北京之行正值中美關系處在一個關鍵節點,需要就對話還是對抗、合作還是沖突作出選擇。王毅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取消對華非法單邊制裁,放棄對中國科技發展打壓,不得肆意干涉中國的內政。王毅著重剖析了臺灣問題的實質,強調維護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