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發展新型電力系統,助力“雙碳”目標

    2023-06-19 15:40:09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在我國,能源活動碳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88%左右,而電力行業碳排放又占能源行業碳排放的42%左右。因此,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新型電力系統則是其中的關鍵載體。

    近年來,隨著綠色發展步伐的加快,中國電力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電源結構發生根本性改變。截至2022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5.6億千瓦、發電量8.7萬億千瓦時,占全世界總發電量的30%;非化石能源的發電裝機占比49%、發電量占比36%,煤電裝機占比2020年以來歷史性降至50%以下。過去1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9.7%提高到17.4%,增幅是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2.1倍。

    節能降碳成效明顯。煤電實現清潔高效利用,94%的煤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高參數30萬千瓦以上的機組占比超過80%。2022年,全國平均供電煤耗降至301.5克/千瓦時,百萬千瓦機組的發電煤耗降至249.7克/千瓦時。過去10年,中國以年均3.1%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了年均6.7%的GDP增長,單位GDP能耗下降了26%,碳排放強度下降34%,單位發電量碳排放減少22%。

    電力技術創新成果豐碩。特高壓技術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建成跨省區特高壓輸電通道35條,特高壓“西電東送”電量超過6000億千瓦時/年,70%以上的輸電為清潔能源;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制技術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建立了“三道防線”的電力系統安全防御體系,中國30多年沒有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保持特大型電網安全運行的世界紀錄。

    新型電力系統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樞紐平臺。實現“雙碳”目標,根本上要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費。到2060年,中國能源電力轉型將實現“70/80/90”目標,即電能消費比重、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與清潔能源發電比重分別達到70%、80%、90%以上,其中,新能源發電量占比超過60%。隨著化石能源發電逐步被新能源替代,新型電力系統形態特征發生顯著改變,將以數字信息技術為驅動,在保障能源電力供應安全、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新型電力系統具有“廣泛互聯、智能互動、靈活柔性、安全可控”等技術特征。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要途徑是兩端發力推進“兩個替代”,即電力生產側實施清潔替代、能源消費側實施電能替代,實現源端減碳、終端脫碳。在電力生產側,我國發電用煤占煤炭消耗的一半、約17億噸標煤,產生二氧化碳排放45億噸。減碳的根本途徑在于清潔能源對煤炭發電的穩步替代,形成以新能源、水電、核電、生物質發電等為主的電力供應體系。在能源消費側,工業、建筑、交通領域電氣化率分別為26%、44%、4%,合計二氧化碳排放70億噸,要提升工業、建筑、交通電氣化水平,實現電能對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加強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現代電網體系、智慧用能體系和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新型電力系統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創新。

    清潔低碳發展已成為未來趨勢,新型電力系統從基礎理論到核心技術都需要創新,相關政策機制需要統籌推進,我們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打破路徑依賴,加強底層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攻關,加大研發力度,在清潔發電技術、電網技術、儲能技術、氫能技術、再電氣化技術、捕碳固碳技術、數字化技術、標準化技術等方面,加快實現創新突破。

    新型電力系統是對傳統電力系統的繼承與發展,其基礎理論、技術產業和體制機制面臨新的變革,我們要加強合作、不斷探索,共同推進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和技術發展,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張茜楠

    掃一掃分享本頁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免费久久影院|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aⅴ|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男人的天堂精品国产一区|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精品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三上悠亚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完整版|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免费| 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日韩欧|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精品无码AV无码免费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99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777米琪桃花|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国产在线91精品入口|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