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體報道稱,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考慮在7月訪華,以穩定英中關系。但他和英國首相蘇納克也面臨保守黨內一些人的反對。
據路透社14日報道,了解相關計劃的人士透露,克萊弗利正在討論7月底訪華的事宜,但強調還沒有任何消息被證實。當被問及克萊弗利是否會接受訪問中國的邀請時,英國首相府的發言人14日表示,無法對此進行猜測,但“總的來說,我們的對華立場與我們最親密的盟友美國是一致的”。14日,中國外交部宣布,布林肯將于18日至19日訪問中國。但中方一直沒有證實過向克萊弗利發出訪問邀請。
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資料圖
路透社稱,中英兩國關系正處于數十年來的低點。過去8年,英國對華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去年年底,蘇納克曾表示,英中關系“黃金時代”已經結束。彭博社分析稱,爆出克萊弗利考慮訪華的消息正值蘇納克試圖修復與北京的關系,后者正努力在維持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貿易關系的需要和英國國內減少同北京聯系的呼聲之間取得平衡。英國輿論認為,雖然克萊弗利主張對華接觸,蘇納克較他前任強硬的對華政策略有微調,但是總體而言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近期法德等國與中國的積極外交互動,讓英國感到壓力,因此希望走對華接觸路線,避免自身利益受損。
另一方面,蘇納克政府因為要與中國接觸面臨保守黨內部的反對。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前保守黨領袖伊恩·鄧肯·史密斯警告說,克萊弗利的訪問將在保守黨議員內部引起強烈反對。據了解,如果訪問如期進行,蘇納克可能面臨大臣的辭職。
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英國研究中心智庫研究員李冠杰說,卡梅倫之后,歷屆保守黨政府強調“脫歐”之后英國的特殊性,即英國是世界主導力量之一,在價值觀上要靠近美國。現在雖然換了蘇納克這樣追求平衡的領導人,但他骨子里也是將中國視為巨大挑戰。所以出現了英國現政府既想與中國接觸,又擔心主流政客反彈的局面。李冠杰表示,克萊弗利在4月的講話中從三個層面闡述英國的對華政策,其中一個層面就是同中國直接接觸。但他認為,接觸之后,英方大概率不會改變對華的一些錯誤傾向和認知。“所以我們不要對中英關系短期內出現大的改觀抱太多期待。”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