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官方4日宣布,由于存在重復統計,2日晚在該國東部奧里薩邦發生的3列火車相撞事故已造成至少275人死亡,比之前統計的288人略有下降,官方同天宣布火車脫軌是由于電子信號系統錯誤造成的。法新社稱,這是近30年來在印度發生的最嚴重列車事故。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此次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分別向印度總統穆爾穆、總理莫迪致慰問電。莫迪3日原本的行程是為一列連接孟買和果阿邦的半高速列車開通揭幕,后改為趕往事故現場視察。“莫迪的高鐵夢被潑了一盆冷水”,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說,其實莫迪執政后非常重視鐵路建設,鐵路安全相比前些年有明顯改善,但此次事故顯示該國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欠的歷史賬太多”。
3日,工作人員在3列火車相撞事故現場展開救援。 (法新社)
莫迪3日赴事故現場附近的醫院看望傷者。(法新社)
275人遇難,超千人受傷
據《印度時報》4日報道,奧里薩邦首席秘書耶納當天表示,列車脫軌相撞事故已造成至少275人死亡。印度衛生部長曼達維亞4日表示,超過1000人在這起可怕的事故中受傷,目前仍有100多名病人需要重癥監護。
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周五晚7時20分左右,地點是在距奧里薩邦首府布巴內斯瓦爾約200公里的巴拉索爾。事故中共有3列火車相撞。美國廣播公司4日報道說,初步調查顯示,加爾各答開往金奈的科羅曼德爾快車收到了進入主干線的信號,但后來信號被取消,列車誤入鄰近的環線,并與一列裝載鐵礦石的貨運列車相撞。這次碰撞使科羅曼德爾特快列車的車廂翻到了另一條軌道上,導致對面駛來的從班加羅爾到豪拉的特快列車脫軌,引發3列火車相撞,其中兩列客車上共載有2296人。
幸存者卡勒拉對印度報業托拉斯描述,列車脫軌后,車廂劇烈搖晃,“當我走出洗手間時,火車突然傾斜了。我失去了平衡。一切都亂套了。人們開始摔倒。我感到震驚,不明白發生了什么,大腦一片空白。”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幸存者說,他看到有乘客四肢斷裂、面部被撞毀。電視畫面顯示,事發后,救援人員試圖救出被困在殘破車廂內的幸存者,許多遺體被蓋在鐵軌旁的白色床單下。印度鐵道部部長瓦伊什瑙4日宣布現場救援行動結束,修復工作開始。奧里薩邦消防局局長沙蘭吉表示,他們將一節接一節地把車廂拉起來,但找到幸存者的希望已經不大。
奧里薩邦3日宣布哀悼一天。事故發生當晚,成百上千的年輕人在附近一家醫院外排隊獻血,巴拉索爾市及附近地區居民也紛紛趕往現場參與救援。
莫迪當天原計劃為新列車揭幕
瓦伊什瑙4日告訴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社,火車脫軌是由電子信號系統的錯誤導致火車錯誤地改變軌道造成的。他說:“等調查報告出來吧,原因已經確定,肇事者也已經確定。”此外他拒絕透露更多細節。印度政府已委派鐵道部以外的安全專員展開第三方獨立調查。奧里薩邦一名車站負責人4日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信號故障可能是由于技術故障或人為錯誤,因為交通信號通常由每個車站的工作人員處理。
印度總理莫迪3日下午乘直升機前往事發地點視察。莫迪雙手合十,眼中含淚,他在現場查看圖紙,表情相當嚴峻。他表示:“這是一起令人痛苦的事件。政府將不遺余力地治療傷者。這是一起嚴重事件,要從各個角度進行調查。那些有罪的人將受到嚴懲。”
據美聯社3日報道,當天,莫迪原計劃為一列“準高速”列車運營揭幕,彰顯印度向陳舊鐵路現代化再邁一步。這趟快車連接西部城市孟買和南部果阿邦,是印度第19列“范德·巴拉特快車”,最高試驗時速180公里,實際最高運營時速160公里,有“準高鐵”之稱。
加拿大《環球郵報》3日稱,執政9年的莫迪政府已經在鐵路上投資了數百億美元,用于翻新或更換英國人在19世紀鋪設的舊軌道,引進新火車,拆除數千個無人值守的鐵路道口。印度現代火車的設計旨在降低撞車和脫軌的風險。瓦伊什瑙曾表示,這些列車將與全國范圍內的自動列車碰撞保護系統配合使用,這項技術將使旅行更加安全,但該系統尚未安裝在2日發生事故的軌道上。
印度努力邁入“準高鐵”時代
據錢峰介紹,印度其實是亞洲第一個擁有火車和鐵路的國家,自1853年開始擁有火車,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前,其鐵路網都是亞洲鐵路總里程最長的國家,目前也是僅次于美中俄之后的全球第四大鐵路網。火車在印度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特殊的重要作用,有的史學家甚至將印度火車譽為開啟民智、促進印度統一的功臣。圣雄甘地當年就是時常借助火車,奔波南北,深入鄉村,向民眾宣講印度獨立理念。
目前,印度普通火車分為7個等級,空調頭等、二等、三等車廂、空調長椅車廂、非空調頭等、長椅車廂,以及臥鋪車廂。此外還有一些專線特快列車以及近期上線的“準高鐵”列車。印度大多數列車時速在60公里左右,特快列車能達到每小時90公里,而“準高鐵”時速則達到160公里。印度鐵路整體票價不高,從新德里開往北方邦城市阿格拉約240公里路程,普通車廂價格約50元人民幣,空調一等車廂約100元人民幣。
錢峰說,印度“準高鐵”設施較為先進,車廂中有閱讀燈、卷軸式窗簾、按鈕式抽水馬桶以及可供筆記本電腦和手機充電的交流電源,車上服務也細致周到,除不系安全帶,基本上和坐飛機一樣。印度還有一種豪華觀光火車,各種服務和體驗則堪比五星級酒店。但其他普通列車往往設施老化,沒有空調,只有風扇,而且車廂內旅客非常擁擠。
安全仍是印度鐵路最大問題
CNN稱,陳舊的基礎設施經常被認為是印度交通延誤和大量火車事故的原因。升級印度的交通基礎設施是莫迪推動到2025年創造5萬億美元經濟的關鍵優先事項。莫迪2021年宣布雄心勃勃的“國家鐵路計劃”,設想印度北部、西部和南部所有主要城市都通過高速鐵路連接起來。
法新社3日稱,印度最嚴重的一次鐵路事故發生在1981年,一列火車在比哈爾邦過橋時脫軌,墜入下面的河流,造成800至1000人死亡。1995年,兩列特快列車在阿格拉附近的菲羅扎巴德相撞,358人死亡。2日奧里薩邦的事故可能是印度史上第三嚴重的鐵路事故。
據香港《南華早報》4日報道,印度官方數據顯示,脫軌是印度最常見的鐵路事故,但近年來數量一直在下降。據印度主計審計長公署的報告,軌道缺陷、維護問題、過時的信號設備和人為錯誤等是造成出軌的主要原因,而其中26%的事故是由于缺乏資金或沒有利用現有資金進行軌道維修造成的。
英國《衛報》4日稱,雖然重點放在了光鮮亮麗的現代化項目上,但安全仍然是印度鐵路面臨的最大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現代化列車投入運行,鐵路工作人員的數量和素質卻沒有達到同樣水平,這導致了更多的人為失誤。
錢峰分析說,初步調查結果顯示,此次在奧里薩邦發生的火車事故中,人為失誤的可能性比較大。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印度鐵路的硬件設施雖然提高了,但軟件和管理還沒有跟上去。他預測,此次火車相撞事件傷亡慘烈,在野黨肯定會抓住機會指責政府,但總體上不會成為影響2024年印度議會選舉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莫迪政府對鐵路建設的關注和投入比以前增加不少,事故發生率也確實降低了。但另一方面,此次事故用冰冷的傷亡數字提醒鐵路安全的頑疾遠未消除,印度要真正實現從鐵路大國到鐵路強國的躍升,還需要做很多功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