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政策措施。會議指出,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對穩增長穩就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外貿如何穩規模優結構?面對制約和困難該如何破局?4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有關情況,給出了答案。
外需的不確定性仍然是最大制約因素
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9.89萬億元,同比增長4.8%,呈現開局平穩向好跡象。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23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實現“開門穩”非常不易,但是也必須看到,我國的外貿形勢依然復雜嚴峻,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王受文介紹,從外部環境看,外需的不確定性仍然是最大制約因素。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全球經濟增長率進行了下調,由2.9%下調到2.8%,認為發達國家經濟體增速放緩將非常明顯。
“最近周邊國家的外貿下降幅度比較大”。王受文表示,就我國來說,從去年10月份到今年2月份,外貿出口以美元計都是負增長。從經營主體來看,我國外貿企業也面臨一些制約因素和困難,比如去國外參展不方便、貿易風險還在上升、經營壓力增加等。
為此商務部專門組織調研,到18個省市開展調研,分析外貿企業訴求,會同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等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準確性,報告給國務院,國務院據此研究出臺穩規模、優結構相關政策。
三方面措施穩規模 兩方面措施優結構
王受文表示,在穩規模方面有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努力創造貿易機會。包括在國內廣泛恢復線下展,提高APEC商務旅行卡辦理效率,推進國際客運航班穩妥有序恢復等。同時,商務部也請駐外使領館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支持,此外還將發布有關國別貿易指南具體措施,這些措施旨在增加企業的貿易機會。
二是穩定重點產品貿易。包括幫助汽車企業建立和完善國際營銷服務體系,保障大型成套設備項目合理資金需求,加快修訂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
三是穩定外貿企業。包括研究設立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引導基金二期,鼓勵銀行和保險機構擴大保單融資增信合作,積極滿足中小微企業對外貿融資的需求,加快拓展產業鏈承保等一系列具體措施。
在優結構方面,主要是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優化貿易方式。商務部提出要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東北地區進行梯度轉移;還將修訂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辦法,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發展;我們還指導相關商會協會來適應綠色環保要求,制定一些外貿產品綠色低碳標準,指導企業用好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相關稅收政策等。
二是優化外貿發展環境。商務部提出了發揮好預警體系和法律服務機制作用,深入推進“單一窗口”建設,進一步便利出口退稅辦理,提升口岸通關效率,高質量實施已經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我們還將編發重點行業應用指南。
系列展會好戲連臺 擴大開放決心堅定
“一季度商務部進行備案或者審批的各類展會達到了186個,我們要幫助企業進行供采對接。”王受文表示,廣交會只是舉辦的系列展會中的一個,當然毫無疑問是最大的一個。今年以來,外貿企業開展貿易促進和供應方、采購方對接需求增長非常顯著,像廣交會這樣的展會,貿易企業作為供應方,和國外采購商作為需求方進行對接是非常重要的。
王受文認為,擴大進口不僅僅對中國的經濟作了貢獻,也為世界經濟、出口國經濟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貢獻。現在,中國已經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根據WTO不完全統計,中國已經是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出口市場。中國消費市場容量大、層次多、后勁足,有巨大潛力。去年,我國進口總額達到了2.7萬億美元,世界名列第二,占世界進口的近11%。世界上整個的進口有近11%是中國進口的,為世界經濟作出了貢獻,為很多貿易伙伴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國已經連續14年是世界第二大進口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出臺政策,對今年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期內銷售的進口展品,在額度內免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有13個展會享受這項政策,利于擴大進口。”王受文介紹,進博會、消博會、廣交會進口展等,這些都為外國產品提供者提供了一個和中國消費者用戶直接見面的機會,幫助他們向中國推銷他們的產品和服務。
王受文表示,“大家知道,我們舉辦了進博會,以進口為主,我們在廣交會上有進口展,我們剛剛還舉辦了消博會,也主要是以進口為主。”這些重要展會的舉辦,表明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也表明了中國愿意與世界上其他經濟體共享發展的真誠愿望。
(來源:中國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