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主板迎來注冊制環境中首批IPO企業上市交易,標志著注冊制改革在全市場落地。
專家表示,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是維持資本市場穩定運行的基礎。今年以來,穩經濟措施持續出臺,市場預期明顯改善,為資本市場服下一劑“定心丸”,增強了市場投資信心。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也為資本市場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撐。
宏觀政策積極信號不斷釋放
今年以來,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一系列穩經濟的政策措施不斷落地實施,宏觀政策積極信號不斷釋放,增強了市場對經濟回升向好的信心。
一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關鍵詞是加力提效,財政支出強度和專項債規模的提升都指向了更有力度的財政政策,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等提升財政政策效能,表明減稅降費從規模導向更多向效率導向轉變,真正惠及企業微觀經營。”華創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牛播坤表示。
另一方面,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力。今年以來,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流動性合理充裕,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持續發揮,對普惠小微、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保持在較高水平。特別是超預期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了強烈的穩增長、穩預期的積極信號。集成電路、新能源、生物醫藥、醫療設備等領域產業政策協同性不斷提高。
在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看來,財政政策可以更為積極主動地開展補貼、優惠,加大對居民消費能力的支持力度,提振消費者信心,改善企業經營預期。貨幣政策可以通過結構性工具在消費信貸領域發力,有效降低個人消費信貸成本,釋放居民消費潛力。
此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政策加碼。中國結算4月7日發布公告稱,擬正式啟動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差異化調降工作,將實現股票類業務最低備付繳納比例由16%平均降至15%左右。
“穩定、可預期的宏觀政策對于改善企業預期、提振市場信心發揮了積極作用。總的看,資本市場面臨的宏觀環境整體延續了積極向好態勢。”牛播坤說。
經濟溫和復蘇
隨著穩經濟措施持續出臺,微觀主體經營向好,市場預期明顯改善,經濟溫和復蘇,增強了A股市場基本面因素支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9%,高于臨界點,制造業保持擴張態勢;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8.2%和57.0%,高于上月1.9個百分點和0.6個百分點。三大指數連續三個月位于擴張區間,表明我國經濟發展仍在企穩回升之中。與此同時,標準普爾、渣打銀行等國際機構關于中國企業用工計劃、中小企業信心指數等調研數據持續改善。
在制造業回暖的同時,消費市場活躍度較快回升。數據顯示,3月份零售、鐵路運輸、道路運輸、航空運輸、互聯網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貨幣金融服務、租賃及商務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這表明,近期居民消費和商旅出行意愿增強,相關行業市場活躍度較快回升。
“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維持A股估值中樞穩定的基礎。”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師、董事總經理李求索表示,中國市場潛力大、政策約束相對少、改革與挖潛空間足,只要政策及時適度發力、保持逆周期調節,中國經濟中長期有望繼續維持中高速增長。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及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完善也有助于支撐A股市場中長期估值中樞。
夯實資本市場改革基礎
宏觀經濟環境不斷向好,疊加全面注冊制改革扎實推進,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總體實現平穩開局,市場活躍度維持在較高水平,為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夯實了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截至4月7日,A股市場主要股指穩中有漲,特別是科創50指數大幅上漲20.95%。市場活躍度也保持在較高水平,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金額9000億元。滬深股通累計凈買入逾1800億元,表明外資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4月10日,主板迎來注冊制環境中首批IPO企業上市交易,標志著注冊制改革在全市場落地。“今年以來,A股市場表現已折射出市場對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牛播坤說,全面注冊制改革的推進,為企業提供持續穩定、可預期的、多元包容的融資渠道,進一步改善企業融資生態,優化金融市場結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成為全球資本市場融資領域難得的一抹亮色。
李求索表示,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為牽引的資本市場改革是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至關重要的一環,將助力資本市場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的上市條件更加多元化,從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的改革經驗來看,均不再對公司的盈利業績、資產和股本等財務指標設立硬性條件,而是更加關注企業的營業收入和持續經營能力。部分板塊也允許符合條件的特殊股權結構企業和紅籌企業上市。這些舉措增強了資本市場的包容性,擴寬了企業準入,助力直接融資占比的提升,更好推動經濟整體好轉。”李求索說。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