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提升花生種植風險保障水平,2022年遼寧省農業農村廳、遼寧銀保監局與鄭商所通力合作,在遼寧省彰武縣、阜蒙縣、臺安縣、興城縣開展花生“保險+期貨”項目。目前,該保險項目賠付工作均已完成,保障效果十分顯著,共計實現保險賠付1088萬元。
據了解,遼寧省2021年花生種植面積33.2萬公頃,產量達115.49萬噸,是名副其實的花生種植大省。但傳統花生種植基本是“靠天吃飯”,產量看天氣,價格看市場,種植收益波動大,不利于花生種植業的穩定發展。此次在遼寧地區落地的花生收入“保險+期貨”項目,正是為了助力解決花生種植“靠天吃飯”這一難題。
該項目由渤海期貨、弘業期貨、南華期貨與當地保險公司聯合承做,保險公司負責承保收入保險,期貨公司負責對沖市場價格風險。項目共計為1.23萬花生種植戶、7家農業合作社、1家涉農企業近4萬噸花生提供為期4個月的花生收入保障,投保花生種植面積達24.49萬畝。項目總保費大部分由財政和鄭商所補貼,農戶僅需繳納16.77元/畝的保費(自繳比例僅占總保費的23.41%),有效降低了農戶參保成本,提升了農戶參與意愿。
本次花生“保險+期貨”收入險試點創新保險結算方式,按照期貨價格、現貨價格分別占比60%、40%的權重來確定保險結算價格,這種計算方式在期貨價格公允性的基礎之上引入地方現貨價格,更加貼近遼寧地區花生現貨價格實際情況,使“保險+期貨”能夠更加“個性化”地服務區域經濟。
臺安縣新臺鎮遵化村村長劉旭說道:“以往我們種花生基本是靠天吃飯,經常不是產量低就是賣不上價。今年政府組織我們投保了花生‘保險+期貨’,既保價格又保產量,讓我們種植戶心里更有底了。這不我們投保的4152畝花生,一共獲得賠付44萬多元,平均每畝賠付差不多107元,幫我們農民解決了大問題。”
桑林鎮大汪村村民王會凱作為本次項目的投保者,今年投保了122畝花生。王會凱說:“雖然產量比往年稍低了點,但加上保險公司的賠付款后,每畝收入基本與往年持平。有了這種保險,我就可以放心擴大生產,把精力放在田間管理上,這個項目對于我們農民來說確實是個好東西。”
本次試點是遼寧省政府首次與鄭商所聯合開展“保險+期貨”項目,是完善和優化“保險+期貨”模式的有益探索。在項目開展過程中,各方主體各司其職,既充分發揮了地方政府在項目統籌、資源協調等方面的效率優勢,又推動了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發揮各自專業特長,服務農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