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部分西方企業“抵制”新疆棉花影響,我國涉棉企業生產經營面臨一定壓力。期貨經營機構可加強與商業銀行合作,發揮專業優勢,為涉棉企業提供具備“融資+保值”功能的綜合金融服務。
自2020年起,建信期貨全資風險管理子公司——建信商貿,聯合建設銀行創新推出“棉花收購貸”供應鏈融資風險管理服務新模式,幫助新疆棉企有效改善“庫貸掛鉤”下企業解質押面臨的資金流緊張問題。
建信期貨副總裁兼建信商貿董事長金學軍告訴期貨日報記者,2022年以來,市場呈現期貨價格比現貨價格低的反向結構,涉棉企業面臨風險管理新難題,建信商貿和建設銀行在“棉花收購貸”基礎上,升級“棉花收購貸+期權”服務模式,為涉棉企業提供更加高效的風險管理服務。
Z公司是一家棉花貿易公司,在2022年新棉收購季面臨資金流動性不足、價格波動風險加大的難題。“棉花收購貸”服務模式雖然可以解決企業資金流動性問題,但在期現價格倒掛的反向結構下,基差風險難以通過單一期貨工具進行有效管理。
針對企業面臨的新難題,建信商貿設計了“棉花收購貸+期權”服務模式,即在原有“棉花收購貸”模式的基礎上嵌入期權保值策略,通過發揮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保價”專業優勢,擇機以場內、場外期權或期權組合方式進行套期保值,全方位進行押品管理和貨值跌價風險管理。
自2021年9月開始,建設銀行累計向Z公司發放貸款3億元用于收購新棉,建信商貿也陸續收到Z公司銷售的棉花倉單。在建信商貿持有倉單期間,棉花期貨價格先漲后跌,且跌幅較大,由于通過場外領式、海鷗及場內期權組合實現100%套期保值,有效規避了2022年6月以來棉花價格加速下跌的風險。
在金學軍看來,“貨權+期權”的組合不僅為建設銀行融資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安全保障,而且通過靈活的期權保值策略,解決了不同市場行情下企業的套期保值需求。
本案例中,期貨經營機構立足于棉花產業鏈融資需求,通過風險管理公司的專業服務,為銀行信貸支持(籽棉收購—皮棉加工—產品銷售)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企業可以放心持續使用融資資金,無需在不同階段進行額度騰挪,保持了現金流和生產經營的穩定。風險管理公司在服務過程中,專業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為后續創新服務積累了寶貴經驗。
該服務模式通過發揮建信商貿倉單管理、盯市服務功能,一是將銀行對押品的質押監管轉為貨權持有,并且以貿易過程中的貨權變動實現浮動庫存管控,促使存貨管理更加貼近企業購銷實際;二是支持融資存續期間的銷售安排,通過對正常的貿易活動及現金流的掌握,準確了解客戶實際經營情況,有助于完善資金閉環,從而為銀行融資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
該服務模式針對特定市場情況,風險管理公司發揮專業優勢,為企業提供場內/場外期權或期權組合策略。同時,整個套期保值過程執行堅決,在價格下跌初期就嚴格進行足額保值,通過看跌期權對價格下沿形成充分保護,有效鎖定了收益,避免了價格大幅下跌帶來的虧損。
金學軍表示,建信商貿作為建行集團成員企業,曾與建設銀行聯手推出“棉花收購貸”服務模式解決棉企融資難問題。面對棉企的新難題,建信商貿不斷優化升級服務,在原有“棉花收購貸”模式的基礎上嵌入期權保值策略,對押品和貨值跌價風險進行雙重管理,進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