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的通知》要求,引導期貨經營機構發揮期貨市場功能服務實體經濟,中國期貨業協會通過組織開展案例征集活動,深度挖掘、梳理總結了2022年以來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10個典型案例。
近年來,期貨行業為服務實體經濟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成效顯著。為生動呈現案例內容,即日起本報推出“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實體經濟典型案例(2022)”系列報道,為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總結經驗、積蓄力量,敬請關注。
近年來,新陳糧食價差不斷擴大,承儲企業儲備糧輪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期貨經營機構可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承接儲備糧輪換業務或服務承儲企業進行儲備糧輪換業務風險管理,為服務儲備糧輪換工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期貨力量。
長期以來,糧食儲備輪換大多由糧庫自身完成或與貿易企業合作,其中部分民營貿易企業通過參與輪換業務賺取貿易價差,但當遇到糧食價格上漲、新陳糧食價差擴大時,企業輪入的新糧價格可能遠高于輪出的陳糧,面臨較大虧損。
某省儲備糧管理公司(簡稱X省儲)負責管理本省的糧油儲備,除在本省建有若干儲備糧直屬庫以外,在東北糧食主產區吉林省也建有數個儲備糧庫。為保障糧食質量符合儲備糧要求,X省儲定期對儲備糧進行輪換。近幾年來,受糧食價格波動影響,X省儲擔心承接輪換業務的企業產生虧損,從而導致違約,或將面臨輪入糧食任務難以完成的風險。
作為中糧期貨的全資風險管理子公司,中糧祈德豐(北京)商貿有限公司(簡稱中糧祈德豐商貿)充分發揮糧食風險管理的專業優勢,承接了儲備糧輪換業務,并為X省儲定制了風險管理服務方案,幫助其順利完成2021—2022年度某省輪換儲備玉米5.9萬噸。
中糧期貨副總經理楊英輝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該項目采用了“輪儲+套保”服務模式,即中糧祈德豐商貿與X省儲簽訂合同,在約定期限內、約定的最后截止日前(次年3月底之前),按照雙方約定的數量、質量,先完成倉庫內舊作儲備玉米的輪出,再完成新作玉米的輪入。
在服務過程中,中糧祈德豐商貿結合玉米收購、銷售的季產年銷特點,充分運用供需變化帶來的基差變動機會,期現聯動管理風險。當基差處于高位時,將現有舊作玉米庫存銷售,并同時在期貨合約建立相應的多單頭寸;待基差下跌,通過定制采購符合X省儲儲備糧管理要求的玉米,平倉期貨多單,并運至X省儲指定的糧庫,檢驗合格后入庫;在等待基差下跌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擇機將多單頭寸換成看漲期權來增厚收益。
該項目自2021年8月簽訂合同,至2022年6月收到尾款,歷時10個月。其間在俄烏戰爭突發、新冠疫情襲擾、惡劣天氣頻發、物流運力緊張、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等多種復雜環境下,中糧祈德豐商貿通過發揮自身風險管理優勢,同時發揮中糧集團內部協同倉儲物流優勢,提前、按量、高質完成了X省儲的儲備糧食輪換業務。由于適時選擇了項目輪換購銷的基差位置,通過基差波動,中糧祈德豐商貿獲得了約30元/噸的基差收益。
X省儲通過與中糧祈德豐商貿簽訂包干輪換合同,將價格波動風險和質量風險交由中糧祈德豐商貿管理,不僅規避了風險、節省了管理成本,而且還確保了儲備輪換業務高質量完成。
相比其他參與輪換業務的傳統貿易企業,中糧祈德豐商貿作為中糧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具備風險管理與現貨渠道的雙重優勢,既可以作為現貨多頭、空頭,在合適的時機借助風險管理工具進行套保操作,又可以依托中糧集團在玉米產業鏈中的優勢,保障玉米采銷的暢通。最終,通過發揮期貨市場功能,管理了現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風險,安全高效地服務儲備糧輪換。
對于期貨經營機構開展儲備糧輪換業務的優勢,楊英輝表示,風險管理公司在開展輪換業務時,把被動承受市場風險轉變為主動管理風險,將輪換業務與期貨套保相結合,將傳統給出絕對價格、利用新舊作價差的輪換業務轉變為基差思維,不再糾結于絕對價格的高低,從而避免了賭市場漲跌行情式的盲目等待。在輪出與輪入時,能夠讓接貨客戶及糧食供應商滿意,以促合同履行。同時,客戶與供應商履約積極性高,又促進了儲備輪換的順利開展,從而避免了傳統輪換業務容易發生的質量或履約風險,也使風險管理公司承做輪換業務獲取相應的收益,可謂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