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借中國民用無人飛艇誤入美領空進行炒作之際,日本也加入其中。7日,日本防衛大臣和外務大臣在“氣球事件”上力挺美國,并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對此,專家認為日本包括此舉在內的一系列反華錯誤言行,其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突破和平憲法約束,謀求政治和軍事大國地位。
據日本《朝日新聞》7日報道,日本防衛大臣浜田靖一當天在內閣會議后的記者會上,回答有關外國氣球未經許可進入日本領空的相關提問時表示,“即使是外國氣球,若未經我國許可擅自進入,也無異于侵犯領空”。浜田還暗示將侵入領空的氣球擊落是一個選項,“政府認為,執行對領空侵犯反擊任務的自衛隊飛機可根據《自衛隊法》第84條的規定使用武器”。日本外相林芳正則在記者會上對美國擊落中國無人飛艇的做法“表示理解”,稱“美國政府表示,為了維護本國主權和國民安全,采取了慎重且合法的方式處理”。
日本政府官員日前還表示,該國國內也曾出現類似“氣球”,并啟動相關調查。據日本廣播協會(NHK)網站6日報道,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磯崎仁彥當天表示:“政府知曉,2020年6月和2021年9月我國上空曾被目擊有飛行物體,我們將繼續分析這是否與此次在美國發生的事情有關聯性等。”
近一段時期,日本政府不僅在“氣球事件”上表現出“站在美國一邊”的態度,而且在安保、科技等方面也積極向美國靠攏,推進遏華。在安保方面,日本《產經新聞》4日援引日美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政府建議在日本部署中程導彈,作為加強所謂“在東海和南海防御中國計劃”的一部分。盡管部署的具體地點還未確定,但日本政府一名官員表示,“設想在九州等地(部署)”。同時,日本還加強了與美國主導的北約之間的聯系。據NHK網站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月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舉行會談。出于對中俄的擔憂,雙方一致同意加強安保領域合作。此外,在會談后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日本與北約還不忘渲染“中國威脅”,對臺灣事務指手畫腳等。在科技方面,共同社4日報道稱,日本政府當天基本決定,為防止尖端芯片技術被轉為軍用,將對華實施相關出口管制。為此,日本政府將修改現行《外匯及外國貿易法》的相關細則,以確保日本具備優勢的芯片生產設備不被中方用作開發和生產芯片。
對于日本近期此類舉動,日本《朝日新聞》分析稱就是為了對抗中國。報道稱,為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日美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并推進與地區志同道合國家之間的合作。《產經新聞》認為,日本如果緊跟美國推動對華芯片出口管制,那么目前向中國銷售芯片的一半左右將受到影響,相關企業將遭受不小的沖擊。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日本去年年底出臺了新“安保三文件”,完全違背和平憲法,尤其是在《國家防衛戰略》中將中國視為最大戰略挑戰,反觀中國任何一個相關文件中都從未這樣定義一個鄰國。因此,很明顯日本率先用錯誤的立場惡化了中日關系。
呂耀東說,日本去年以來有一系列反華錯誤言行,包括7日日本外相和防相在“氣球事件”上力挺美國并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其目的很明確,就是為突破和平憲法第九條的約束,讓自衛隊“入憲”,最終謀求使日本成為政治和軍事大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不斷渲染來自周邊國家的威脅,包括與中國、朝鮮以及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另外,還將本國防衛預算提升到GDP的2%,使其有足夠的財力來增加購買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壯大自衛隊實力。未來為了這個既定目標,日本定會繼續尋找一切機會渲染地區威脅,甚至比美國跳得更歡。呂耀東說,中國是世界和地區和平與穩定的維護者,日本應該吸取歷史教訓,不要渲染“中國威脅論”,不要做損害和平與穩定的事情。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