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個交易日,隨著國內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落地,市場對于國內經濟復蘇有較強預期,國內股市實現“開門紅”,商品期貨市場漲多跌少。
1月3日,截至收盤,上證綜指上漲0.88%、突破3100點,兩市成交額較2022年12月30日放大至7888億元。期指主力合約方面,IF2301上漲0.21%,IH2301下跌0.08%,IC2301上漲1.43%,IM2301上漲2.18%。商品期貨市場方面漲跌互現,呈現分化走勢。盤中來看,多個品種早盤一度大幅探底,此后逐漸回升。其中,黑色、有色及油脂探底回升走勢較為明顯,而能化和農產品板塊則表現較強。
從基本面角度來看,2022年1—11月全國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6%,降幅較1—10月擴大0.6個百分點;12月全國制造業PMI續降至47.0%,較11月回落1.0個百分點,連續第三個月出現下行。一德期貨股指分析師陳暢認為,上述數據表明2022年四季度期間經濟增長仍面臨較多的階段性挑戰。但在部分城市率先恢復及元旦假期的影響下,出行和消費數據出現改善,這表明新冠疫情對于居民消費、出行等方面的壓力正逐步緩釋。
陳暢認為,后續感染病例的演化依然值得關注。若春節前國內主要城市只遭受一輪集中沖擊,二輪感染或復陽比例不高、且對生產消費影響較小的話,那么隨著正常生產生活節奏的回歸,投資者的擔憂將逐步減弱,疊加穩增長信號仍存、政策面正在以寬松的流動性和積極的政策換基本面數據的逐漸企穩回升的大背景,預計指數將振蕩上揚。
“國內大中城市多已達感染高峰,經濟活動呈逐步恢復趨勢,疊加春節臨近,居民消費有快速反彈的預期,這刺激農產品板塊價格走強。化工品則多跟隨原油價格走強。歐洲對俄油限價以及俄羅斯反制措施,美國回購原油儲備,形成了階段性利多原油的因素。化工品受到一定的支撐,化工板塊自身基本面驅動則不強。有色及黑色商品則以交易弱現實為主,淡季需求走弱,金屬多進入累庫階段,螺紋鋼表現進一步走弱,而國內2022年12月制造業PMI進一步走弱也使得前期樂觀預期降溫。近期人民幣持續升值,對金屬等國際型品種內盤走勢也有一定壓力。”新湖期貨副總經理李強介紹說。
李強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雖然2023年首個交易日中有色、黑色走低,但目前仍多處于階段性高位,即尚未進入下行通道。對國內后疫情時期經濟復蘇及對地產市場觸底反彈的樂觀預期仍主導市場情緒,這也是需要密切關注的方面。國內多地感染峰值已過或不久將過,后期關注受疫情及國內宏觀影響較大的品種。中期,消費及經濟復蘇預期或支持這些板塊偏強。
“具體來看,目前黑色產業鏈市場已進入淡季,北方需求停滯、南方需求放緩,鋼廠原料已陸續補庫,但鋼材利潤較差使大幅補庫的積極性偏低,同時相比板塊內其他商品,焦煤供應增加的預期更強,帶動焦炭價格同步大跌,導致鋼材成本松動,在產能充裕的情況下,鋼材隨成本波動,因此也隨之回落。”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黑色組組長湯冰華表示。
在湯冰華看來,對比其他板塊,有色整體跌幅要大于黑色,即金屬類走勢偏弱,能化及農產品偏強,均是受近期國內及海外經濟數據偏弱的帶動。
有色金屬方面,中原期貨分析師劉培洋表示,國內宏觀經濟數據不佳疊加下游進入傳統淡季,且工廠因工人出現感染而開工率下滑,導致盤面走勢偏弱。此外,從市場預期看,12月份國內外重大宏觀事件炒作暫告一個段落,目前市場回歸供需情況,但節后首周,銅、鋁、鋅等多個品種的社會庫存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增加,開始引發市場進行拋空,有色金屬價格承壓走弱。
“和其他板塊相比,有色金屬板塊相對于宏觀市場的變化更加敏感,因此,國內外宏觀數據一旦表現不佳,有色金屬往往會率先出現下跌。另外,從成本估值的角度來看,多數有色金屬的現貨價格相對于成本仍具有較好的利潤,因此,市場能夠承受一定的下行空間。”劉培洋說。
從能化板塊來看,海通期貨能源化工研究中心負責人楊安表示,節前國際油價收漲,為國內原油及能化板塊提供了高開基礎,隨后在早盤短暫回落之后國內金融市場風險偏好升溫,股市大宗商品全線走強,原油和能化板塊也出現了整體上漲行情。
“原油能走強核心驅動還是基于自身供需結構持續改善,在俄羅斯上周宣布將會在2023年初主動減倉5%—7%之后,上周美國周度數據顯示國內原油需求改善,而我國隨著大部分城市度過了疫情高峰,原油需求啟動也成為市場較強預期,元旦假期國內成品油價格走強明顯,這均為節后歸來原油延續強勢提供了基礎。”楊安說。
農產品方面多數飄紅,其中蘋果領漲逾6%,生豬出現大跌。光大期貨研究所農產品研究總監王娜表示,2023年首個交易日,國內農產品板塊整體延續反彈表現,其中油粕市場延續偏強表現,元旦前南美干旱天氣炒作推升國際油脂和谷物價格,進口成本提升,帶動國內產品跟漲。生豬弱勢延續,主要是因為元旦期間豬價繼續下行。春節臨近市場采購需求尾聲,生豬市場需求不足,豬價向成本線靠攏,1月合約貼水交割,節后買方交割意愿不足,豬價跌破成本支撐。谷物市場中淀粉領漲,商品市場受到經濟恢復預期影響,但是也要注意其強預期、弱現實及需求兌現對反彈節奏的拖累。
“當前市場整體情緒略顯謹慎,一方面對國內經濟有復蘇預期,另一方對海外經濟則有衰退擔憂。雖然近期部分品種交易疫情后的消費復蘇或經濟好轉預期,但當前國內實際消費情況及經濟指標依舊較差。整體來看,國內商品市場整體情緒較12月中下旬有所好轉,但春節之后國內疫情變化仍有不確定性,市場情緒預計依舊偏謹慎。市場等待宏觀以及政策面消息指引。”李強表示,國內春節臨近,在此之前資金多有一定避險情緒。春節長假之前,資金大概率繼續減倉,但可能不會過于明顯。因疫情導致的避險情緒已有一定釋放。國內多地疫情仍在持續,春節長假后,不排除疫情曲線再度回升,疊加春節長假避險因素,預計節前國內商品市場整體走勢較為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