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經濟新聞》19日報道,受美元加息即將見頂影響,作為受美國經濟放緩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韓國可能成為首批改變貨幣緊縮政策的國家。泰國、印度、印尼和菲律賓等亞洲國家也將陸續放緩加息步伐。
報道稱,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計算,美元在升至198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后,被認為已經達到峰值。摩根士丹利也預測,美元目前已經見頂,將在2023年之前下跌,這意味著,亞洲國家的央行不必為了支撐本國貨幣而激進加息了。
另據彭博社19日報道,由于全球主要市場需求放緩,印度的出口貿易幾乎沒有增長,與此同時,進口增長5.4%,這使印度的貿易逆差連續第八個月超過200億美元。彭博社稱,印度的經濟活動似乎在放緩,由于全球利率收緊對需求造成了影響,2023年全球經濟前景嚴峻。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19日表示,相較于歐美國家來說,亞洲國家的通貨膨脹壓力相對較小,因此,從使用貨幣政策控制通貨膨脹的角度而言,加息力度無需太大。目前看來,美聯儲的加息力度和頻率都發生變化,美元指數和美元匯率都出現走弱跡象,在此情況下,亞洲部分國家沒必要再跟隨美聯儲的加息幅度來調整本國貨幣政策。接下來,亞洲國家不排除加息可能,但幅度會降低。
連平認為,韓國、泰國等國降低利率的舉措,有助于促進本國經濟的平穩發展,作為中國主要的貿易伙伴之一,這些國家經濟的增長對中國出口貿易有好處。“雖然這些國家通過調整貨幣政策來降低出口成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們形成出口競爭關系,但是中國目前的出口已經不再主要依靠低成本來獲取機會,而是依靠技術水平、產品結構、產品質量以及完整的產業鏈。因此,即便這些國家在出口成本上競爭力有所提升,但綜合考慮性價比后,中國的出口優勢依舊明顯”。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