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期貨公司合規經營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促進首席風險官業務交流,鄭商所聯合湖北證監局、中期協舉辦2022年度期貨公司首席風險官培訓班,培訓主題為“深入學習期貨和衍生品法,助力行業行穩致遠”。來自中國證監會、中期協、鄭商所、證監局、期貨公司的專業人士在活動中為大家解讀了期貨經營機構監管制度,分享了期貨公司合規風控管理相關注意事項等。
期貨公司是連接期貨市場與期貨投資者的中介機構,是從事衍生品服務的專業化金融機構。“今年期貨和衍生品法的出臺重新定義了中國期貨市場、中國期貨公司,豐富了金融牌照并擴大了行業公司的業務范圍,顯示出國家支持、鼓勵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發展,豐富期貨公司業務范圍也激勵了期貨公司向期貨和衍生品綜合金融服務商邁進。”方正中期期貨首席風險官田冰表示,行業公司在適當性管理、從業人員參與期貨交易、信息傳播、強平規則和衍生品交易方面也要做好合規風控。
田冰認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建立一套應對復雜環境的系統支持業務發展、提高管理效能將是期貨公司的重要課題。建議期貨公司在風險管理工作中考慮加強合規培訓與合規文化傳導,強化公司的合規文化建設。同時,優化風險管理平臺,加快實現各類業務的系統互連、完善數據治理。
對于近年來極端行情時常發生,東證期貨運營管理總部副總經理李琴認為,期貨公司自身要建立起完善的防范機制。從東證期貨經驗來看,一方面可以對客戶實現分層管理。期貨公司可以對保證金實行科學化管理,搭建公司優質名單庫,并及時對穿倉客戶調整信用等級。存量客戶的保證金再評估也要及時進行。另一方面,可以在內部建立起三級風險防范機制,明確不同等級應急處理方案和流程。
“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可能導致國內出現‘一字板’單邊極端行情,三級風險防范機制下,期貨公司要做到‘勤通知’‘早通知’,進行多維度的風險試算。”李琴介紹。
此外,李琴也提到,從公司層面來看,未來可以更注重科技賦能與大數據研判,加深投研互動、提供研究支持,提升風控人員的“研究”力,形成智能風控支持。
此外,近年來期貨經營機構通過風險管理子公司探索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業務模式,包括“保險+期貨”模式在內的場外衍生品業務、期現業務、做市商業務等逐漸開始成為期貨公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風險管理公司的試點業務中,期現業務是最直接服務實體客戶的方式,隨著市場宏觀環境變化加快,當前期現業務風險管控的重要性也越發凸顯。
“期現業務面對的主要風險分為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銀河期貨首席風險官韓笑冰表示,對于市場風險,風險管理公司可以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方案,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實時監控現貨和期貨市場的行情變化,嚴格控制風險敞口。此外,在運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進行風險對沖時,還需特別關注對沖工具本身所蘊含的價格風險;對于信用風險,開展業務前,公司要對交易對手的財務狀況、資信能力進行充分調查,確保開展的業務的風險在對方可承受能力范圍內。開展業務中,要持續評估客戶資信狀況、履約能力,當客戶出現較大虧損時,應及時要求其追加保證金。若發現其履約能力出現問題,應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損失擴大。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大會員單位一方面應進一步加強風控合規體系建設,強化投資者教育,正面引導公司客戶理性交易,客觀、專業解讀交易所自律管理措施,切實保障期貨市場平穩運行;另一方面積極關注和參與到交易所組織的各項活動中來,包括產業服務專項支持計劃、“穩企安農、護航實體”系列市場活動、“鄭商所杯”大學生模擬交易大賽以及會員“線上面對面”等活動,加強交流互動,共同做好市場培育;同時多向交易所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為各項工作的部署和改進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