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棉花平衡表動態預期來說,消費環比減少,且仍有下調空間,供需格局繼續寬松的概率大。國內供給總體寬松,需求進入10月份環比走弱,中期需求大概率延續弱勢。中期來看,內外棉價仍維持偏空的觀點。
A 全球消費數據下調
美國農業部10月供需報告大幅調減了全球的棉花消費量,將全球2022/2023年度消費量下調65.9萬噸,比此前兩個月下調幅度要大得多,這基本體現了棉花消費現狀和市場對于未來消費偏弱的擔憂。近期美棉下跌的主要原因,除了全球棉花和棉紡消費均偏弱,宏觀沖擊也是一個因素,全球棉花消費后續或仍有下調空間。國內供需基本面仍有壓力,供給總量充足,雖然今年新棉上市偏慢,但軋花廠預售積極,價格面臨下行壓力,“銀十”的需求表現同樣疲弱。由于今年新疆棉花加工偏慢,新棉成本仍存在一定變數,從歷年規律來看,新棉成本仍是四季度重要的價格支撐。
美國農業部10月份供需報告顯示,全球2022/2023年度棉花產量下調8.6萬噸,全球2022/2023年度消費量下調65.9萬噸,是年度最大的一次調整,其中8月的報告消費下調18.3萬噸,9月報告消費下調10萬噸,這也算是對此前市場對于消費偏高質疑的回應。
從庫銷比的角度來說,10月供需報告給出的庫銷比預估為76%,處在近10年均值附近,對應的歷史估值區間在60—80美分/磅之間。從全球棉花供需格局動態預期來說,消費環比減少,且消費或仍有下調空間,供需格局繼續寬松的概率大,價格中期驅動仍然向下。
供給端對價格的影響在弱化。美國農業部10月份的供需報告顯示,全球2022/2023年度產量下調8.6萬噸,其中巴基斯坦下調6.5萬噸,至113.2萬噸,因巴基斯坦產量遭遇洪澇災害的沖擊。這一數據高于其國內對產量的預估,巴基斯坦相關機構的預估在100萬噸下方。截至10月1日,巴基斯坦2022/2023年度新棉上市量累計達到45.5萬噸,同比下降23.7%。
10月供需報告顯示,美棉產量下調0.5萬噸,至300.7萬噸,美棉的產量基本未作調整,低于市場的預期。從歷史規律來說,10月份之后的報告,對當年度產量調整幅度基本很小,因此美棉產量后續變數已經很小。美國農業部對印度2022/2023年度的產量預估為598萬噸,而印度CAI(印度棉花協會)首次公布的印度2022/2023產量為584.8萬噸,CAI的數據和USDA的數據經常存在差異。從目前看,全球棉花供給端仍存在一定變數,但是在全球棉花消費疲弱情況下,棉花供給逐漸寬松,供給端這種變數對價格的影響逐漸被弱化。
B 亞洲紡企開機率低,出口數據走弱
截至10月21日,越南紡企開機率為43%,環比減少2個百分點;印度開機率為50%,環比持平;巴基斯坦開機率為46%,環比持平。紡企開機同比偏弱,棉紗需求延續弱勢表現,越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紡企開機率基本處在近5年的低位。
相應地,出口數據方面出現大幅下滑,9月越南出口紡織服裝27.25億美元,同比增加19.7%,環比減少31.9%。分國別來看,9月越南紡織服裝主要出口至美國、日本、韓國,其中出口至美國紡織服裝9.8億美元,約占出口總量的36%,出口至日本3.8億美元,出口至韓國3.78億美元,分別占出口總量的14.1%、14%。主要紡織品出口國普遍反映,近兩個月以來出口訂單量環比大幅減少,紡企棉紗需求疲弱,降低開機率應對需求的下滑。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再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對需求的沖擊等,棉花消費和紡織品消費走弱,從目前預期來看,后期全球棉花消費或仍有下調空間。作為全球最主要的紡織品需求方,美國批發商的服裝和面料庫存也升到歷史高位,后期美國進口需求也大概率走弱。2022年8月美國紡織品服裝進口量91.4億平方米,同比下降0.6%,結束了自2020年8月以來連續24個月的同比正增長。
C 國內疆棉加工偏慢,籽棉價格抬升
據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對14省區46縣市900戶農戶調查數據,截至10月20日,全國新棉采摘進度為60.3%,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較過去4年均值下降0.5個百分點。國內棉花采摘進度基本正常,加工進度卻大幅偏慢。據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統計,截至10月24日,新疆地區皮棉累計加工量53.57萬噸,同比減幅49.25%。今年新疆籽棉收購價格相比去年大幅偏低,9月底新疆機采棉的收購價格在5.1—5.5元/公斤,隨后緩慢上漲,近期已經漲至5.8—6元/公斤,這也導致新棉成本跨度較大,新棉成本在11000—13000元/噸。目前新棉預售價格大多在14000—14500元/噸,從預售價格來看,軋花廠每噸加工利潤較高。由于疫情影響和低價導致棉農惜售,新疆加工進度大幅偏慢,新疆近幾年產量均在500多萬噸,而最新加工量才50多萬噸,因此從加工量來說,新棉成本仍存在一定變數,前期低價收購的籽棉占比仍相對有限。由于疫情影響,棉花公檢進度也偏慢,許多預售棉花指標并不確定,新棉以“盲盒”的形式對外銷售,這也導致下游紡企和貿易商對于新棉采購有所顧慮。從倉單角度來看,由于加工進度偏慢,盤面大幅貼水,盤面新棉倉單處于偏少的狀態。
由于去年軋花廠收購成本較高,而棉價自2022年年初以來一路下跌,軋花廠2021/2022年度大幅虧損,在2022/2023年度收購中,軋花廠普遍謹慎,盡量壓低自身成本,收購初期這個策略效果較好,但由于成本和現貨、盤面價差過大,軋花廠也不自覺地提高收購價格。由于收購價格低,而2022年種植成本較高,棉農普遍惜售。2022年新疆地租、肥料和農藥均有不同程度上漲,承包土地種植棉花的成本要在3000元/畝,在新疆棉花開秤之前,棉農普遍希望收購價格能覆蓋種植成本,希望收購價格在7—7.5元/公斤,但現實情況收購價格處于近幾年低位,導致棉農惜售意愿較強。
近期鄭棉2301合約不斷振蕩,最低探至13000元/噸附近,而且近期新棉的成本也升到13000元/噸附近,現貨價格仍大幅高于盤面。短期來說,13000元/噸將是盤面重要的支撐,因為新棉成本仍是四季度現貨價格重要參考。但從國內棉花基本面來說,供給和需求均存在一定壓力,國內棉花供給總量仍然充足,而中期需求仍不樂觀。
D 隨著新棉大量上市,銷售壓力加大
由于疫情和棉農惜售,新疆棉花加工進度大幅偏慢,但國內棉花供給總體仍然寬松。截至9月底,全國棉花商業庫存為193.01萬噸,較上月減少63.55萬噸,減幅24.77%,比去年同期高27.18萬噸,在庫存分布上仍然呈現內地偏少的情況。截至9月底,國內棉花的工業庫存為53.56萬噸,環比減少3.76萬噸,比去年同期減少37.86萬噸,今年大部分時間需求較差,下游紡企對于棉花采購大多隨用隨買,主動降低原料庫存。由于需求差,棉紗庫存處于同期高位,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主動降低棉紗庫存的意愿較強。
2022年一季度之前,國內進口棉花偏多,隨著需求走弱和國內局部疫情反復,月度進口同比偏弱,且今年內外出現大幅倒掛的情況。隨著國際上棉花需求走弱,外棉也出現大幅下跌,內外價格倒掛的幅度有所縮窄。9月我國純棉紗進口量總計8.16萬噸,較上月增加1.54萬噸,環比增加23.33%,但仍不及去年同期。相對于棉花,棉紗進口的減幅更大。
E 下游需求弱勢,維持階段偏空觀點
截至10月21日,紡企的棉花原料庫存為16.5天,環比減少0.2天;紡企開機率為47.4,環比減少0.3個百分點;織廠的棉紗原料庫存為8.2天,環比減少1天;織廠的開機率為50.5天,環比減少0.1個百分點。進入10月份之后,需求環比走弱,中期需求大概率延續弱勢。供給端,新疆棉花加工進度大幅偏慢,這也導致新棉成本仍存在一定變數,且新棉成本跨度較大。從棉花現貨來看,2022/2023年度3128B現貨主流價格持穩于14300—14600元/噸公定疆內庫,少量在14300元/噸以下,11月預售價格部分已跌破14000元/噸,預售基差低價在CF01+500—600元/噸,新棉內地庫價格有降,15500—15700元/噸公定的皮棉逐漸增加。在新棉價格低、陳棉價格高企且需求不佳的情況下,紡企采購棉花以隨用隨買為主。短期鄭棉貼水現貨較多,價格或偏振蕩,中期預期仍偏弱勢。
9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86.3億美元,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7.6%,1—9月累計同比增長9%。其中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120.2億美元,同比下降3.2%,服裝及附件出口額166.1億美元,同比下降0.7%。如果僅統計棉花消費,需求表現或更差。9月純棉紗產量(不包含再生棉紗)為41.1萬噸,同比下滑22.3%,環比增加19.1%。1—9月累計棉紗(不包含再生棉紗)產量為346.6萬噸,同比下滑28.5%。國內需求受到疫情的影響,外需主要受到全球棉紡需求走弱的沖擊,因此中期來看,國內棉花消費仍將延續弱勢。
美棉目前交易的核心邏輯在消費疲弱和宏觀沖擊。國內供給總體寬松,近期現貨呈現陰跌狀態;需求進入10月份環比走弱,中期需求大概率延續弱勢,關注防疫政策的變化。中期來看,內外棉價仍維持偏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