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重要的發展戰略,而金融在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支持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作用影響著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作為現代經濟運行的血液,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需要國有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與幫扶。當前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面臨諸多現實困境,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合理地運用金融機制促進鄉村振興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如何充分發揮金融在資金支持、資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以實現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目標,如何在分析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現實困境的基礎上探尋國有金融機構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現實路徑成為亟待研究解決的理論命題和實踐課題。
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現狀分析
(一)工商銀行山西晉中分行支持鄉村振興現狀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工商銀行晉中分行在山西省分行黨委的部署安排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金融服務“三農”的相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落實主體責任、發揮大行“頭雁”引領作用,穩步推進信貸、產品、渠道、綜合金融服務供給等工作落地。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涉農貸款(不含貼現)余額37.64億元,較年初增長5.04億元,增速15.46%,其中:農戶貸款余額2.66億元,農村企業及組織貸款余額34.9億元;普惠型涉農貸款(含貼現)余額12849萬元,較年初增長5052.93萬元,增速64.81%,其中:農戶貸款余額2351.85萬元,農村企業及組織貸款余額10497.15萬元。不良貸款為149.05萬元。
(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現實困境
1.金融服務供給不足
由于農村成熟的產業項目少、項目建設周期長、受益率不確定,農村“三權”抵押貸款難做實,經營主體可抵押物少或抵押物不符合標準等,大大制約了銀行對農業的有效貸款投放。國有金融企業開展鄉村振興業務,客觀上需具備相應的金融人才、設置專門業務管理體系、開發適宜的鄉村金融產品,在預期經濟效益未得到保障情況下,金融資金逐利本性驅動下易造成供給排斥。
2.鄉村振興金融人才較匱乏
鄉村振興金融人才是知識復合型人才,不僅要具備金融知識,還要具備農業產業等相關知識。國內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發展總體尚處于起步階段,以山西晉中分行為例,雖然在省市分行黨委的高度重視下,及時成立了鄉村振興辦公室和工作領導小組,但涉農專業性金融人才短期內較難配備,客觀上存在的人才短板,瓶頸性制約了國有金融企業對鄉村振興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與開拓能力。
3.農村創新金融產品不足
目前,從現有涉農金融機構信貸產品種類和特點看,涉農金融信貸品種較為單一,以工商銀行山西晉中分行為例,涉農貸款總量偏小,存量貸款除投放在縣域的公司類項目貸款外,純涉農貸款主要是傳統小額信用貸款,普遍存在期限短、額度低等問題,與農業產業發展緊密相關的設施設備抵押貸款、“三權”抵押貸款等產品雖已陸續出臺相關文件支持,但尚未真正實現落地投放。
三、國有金融企業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一)把黨建引領貫徹于新時代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始終
1.加強黨的領導是新時代做好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的根本保證。通過加強黨的領導,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有利于將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層層傳導,為戰略執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2.堅持國有金融機構黨委在服務鄉村振興等一切金融工作的核心政治地位。一是各級黨組織要把對黨委負責、向黨委報告作為一種政治規矩自覺遵守。二是黨委要在學習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上起到表率作用。國有金融企業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是堅持黨駕馭國有金融企業大局的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
(二)以黨建“四引領”逐一攻破難點、賭點,打通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任督二脈”
1.強化政治引領,增加行動自覺,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把關定向”。把黨的領導融入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各環節,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扎實推進“入章程”“一肩挑”和“前置”工作職責有效落實,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扎實的政治和思想基礎,使國有金融機構增加行動自覺,將政治領導力轉換為執行力,在政策上確保將黨中央和上級黨委、政府關于鄉村振興的各項決策部署和要求充分落實到位。
2.強化制度引領,完善配套機制,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保駕護航”。一方面全面加強規章制度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強化面向“三農”、服務城鄉的戰略定位,完善“鄉村振興”金融事業部(鄉村振興辦公室)運行機制和考核、監督約束等相關配套機制;另一方面創新任務分配與管理制度, 把黨建責任與服務鄉村振興責任同扛上肩,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保駕護航”,將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落到實處”。
3.強化組織引領,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招賢納士”。充分發揮黨建育人作用,全面加強鄉村振興金融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健全按業績貢獻決定薪酬的考核評價機制,積極培養與引進既懂金融業務、又懂農業的高質量人才;鍛造鄉村振興紅色頭雁,組織黨員干部進行鄉村振興戰略政策培訓學習,常態化開展“云學習”等,持續推進干部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培養復合人才,搭建政企“協同互聯”平臺、“掛職互助”平臺,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4.強化方法引領,加快金融產品創新,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聚勢賦能”。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農業產業發展新特點,順應數字經濟,創新涉農信貸產品,擴大貸款抵押擔保物范圍,開展包括“三權”抵押貸款、鮮活資產貸款、作物資產貸款、設備設施抵押貸款等在內的金融產品創新,調整信貸產品供應周期,更好服務鄉村產業發展。以工行山西省分行為例,該行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智慧農業,聚焦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進程,圍繞農村改革進程中“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地當如何用”的難題,推出了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旨在通過將銀行金融服務與農村集體組織日常管理有機結合,助力農村的公共服務效能提升和數字化建設轉型,充分發揮數字鄉村綜合服務平臺行業領先優勢,助推農業管理部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直擊農地流轉和要素配置痛點,打造農產交易平臺,盤活農村沉睡資產資源。
(三)“黨建共建”領路,創新統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協作思路
1.共建領路,建立工作聯動機制。一是由政府部門牽頭,分級建立定期召開涉農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鼓勵銀政企建立工作聯動機制,及時解決鄉村產業投融資難點、焦點和痛點問題。二是政府主導出臺相關政策,加強新型經營主體規范化管理。鼓勵和引導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健全財務賬簿,增強經營信息的透明度。
2.銀政攜手,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當地縣政府與金融機構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深入探索“財政+銀行+農民合作社(農場或農戶)+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新型融貸保模式,實施“手拉手”結對子工程,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立足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振興,助力向鄉村振興產業引流金融資源,銀政攜手為鄉村振興產業提供財政補貼、授信合作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打造黨建助力鄉村振興“示范田”。
3.實現“五個融合”,探索創建鄉村銀行綜合體。探索創建鄉村銀行綜合體,即在傳統的現金區、非現金區、自助銀行區和電子銀行業務體驗區這四個功能區之外,新增行政事務區、日常用品購買區、電商物流區、金融知識傳播區、尊老愛幼區和居民消費信貸區等,集各大功能區于一體,群眾只需進一扇門,就可辦理多項業務。各金融機構與所在地村鎮共同成立“黨建共建、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實現銀行與村鎮之間陣地融合、班子融合、隊伍融合、業務融合、服務融合“五個融合”,進一步滿足客戶特別是年輕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客戶體驗度,增強金融機構在鄉村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