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銀行2022年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公募基金、外資等多路資金紛紛增持銀行股。業內人士認為,商業銀行穩定的經營環境和較高的分紅比例是機構增持銀行股的重要原因,未來隨著“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部分銀行股將迎來較好的配置機會。
公募基金大幅加倉
郵儲銀行2022年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大家人壽旗下的萬能險產品增持郵儲銀行3346.86萬股,期末合計持股數量達1.33億股,期末合計持股比例達1.18%,由2021年年末的第九大流通股股東晉升為第五大流通股股東。
北向資金也對郵儲銀行青睞有加。今年一季度,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陸股通)合計增持該行5.21億股,截至一季度末持股數量達10.89億股,期末參考市值高達58.69億元。數據顯示,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來,陸股通已在其中五個季度對郵儲銀行進行增持,持股量占該行A股流通股比例由1.77%增長至9.66%。
常熟銀行獲得社保基金和公募基金大幅增持。今年一季度,全國社保基金413組合、全國社保基金110組合分別增持常熟銀行1228.57萬股、484.44萬股,截至期末分別持有常熟銀行7198.66萬股、5575.17萬股,分別為該行第五大、第六大流通股股東。中庚價值領航、易方達金融行業也在一季度分別增持常熟銀行1184.06萬股、1667.95萬股。
有進亦有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工商銀行被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平人壽旗下的3只普通保險產品合計減持逾8億股,郵儲銀行被新智達成長一號基金減持49.94萬股,成都銀行被高毅國鷺1號減持158.85萬股。
看好優質中小銀行
今年以來,銀行板塊展現出較強的抗跌屬性。截至5月5日,銀行(申萬)指數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為-2.41%,在申萬一級行業漲幅榜中排名第三,僅次于煤炭(17.27%)和房地產(-2.16%)。
展望后市,分析人士建議投資者關注經營基本面優質的大型銀行和區位優勢明顯的中小銀行。
光大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建議投資者把握以下幾條主線:一是經營基本面優質的股份制銀行;二是發揮信貸投放“頭雁”作用、負債端優勢明顯的部分國有銀行;三是深耕優質區域中具有業績釋放訴求的中小銀行。
上市銀行一季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多家銀行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穩步增長,南京銀行、杭州銀行、成都銀行、寧波銀行、江陰銀行營收增速均在15%以上,凈利潤增速均超過20%。
與此同時,上市銀行資產質量進一步得到提升,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增強。整體來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季環比下降1個基點至1.33%,撥備覆蓋率季環比提升2.7個百分點至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