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A股市場北向資金快速回流,全天凈流入91.37億元,創出4月以來新高。統計顯示,4月以來北向資金已恢復凈流入20.78億元。另據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消息,3月新增9家境外機構主體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截至3月末共有1034家境外機構主體入市。
近期,全球資本市場震蕩加劇,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動向備受關注。專家認為,從中長期看,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具有較大提升空間。在全球范圍內,人民幣資產具備較強吸引力。當前,我國正著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資本市場醞釀推出新一輪自主開放務實舉措,經濟發展紅利將繼續釋放,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不斷增強。
跨境證券投資現短期波動
股市方面,3月北向資金凈流出450.83億元,打破了此前連續17個月凈流入的態勢;債市方面,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3.88萬億元,較2月末減少約1100億元,為連續第2個月減少,此前該持倉數據曾連續10個月上升。
在長期增持之后,外資突然減持人民幣股、債資產,這是短期波動還是趨勢性變化?對此,外匯局有關部門負責人日前表示,跨境證券投資短期波動,不代表外資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趨勢逆轉。
專家指出,證券類資產具有較強流動性,在個別時點出現波動并不能反映總體趨勢。歷史上,外資投資境內股票或債券的數據曾出現波動,但沒有改變增配的長期趨勢。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說,從年度來看,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后,北向資金每年均保持了凈流入。
專家指出,近期跨境證券投資波動有所加大,主要是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是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之下的正常現象。隨著相關影響逐漸減弱,外資投資行為將恢復正常。
“高盛仍保持超配A股。”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稱,隨著地緣因素擾動等“黑天鵝”事件影響逐步消散,海外投資者仍會提升A股持倉比例。
外匯局有關部門負責人強調,目前證券投資項下跨境資金波動在正常、可控范圍內。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3月我國跨境資金流入總體回升,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這或表明貿易投資等實體經濟相關跨境資金仍然有穩定的流入,可對沖跨境證券投資短期波動的影響。
人民幣資產具有較強吸引力
多年來,外資持續增加對人民幣資產的投資,說明人民幣資產對境外投資者有較強吸引力,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發展紅利不斷釋放。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變,再考慮到外資對人民幣資產規模總體仍屬低配,且人民幣資產避險屬性逐漸增強,人民幣資產對境外投資者仍具備較強吸引力。
首先,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說,觀察外資流入流出,關鍵還需回歸經濟基本面。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內生韌性,外資進出中國資本市場的波動性顯著低于新興市場國家整體水平。外匯局有關部門負責人稱,中國經濟韌性較強,經濟運行將保持在合理區間,金融市場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具有良好配置價值。
其次,外資增配人民幣資產仍有很大空間。據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戰術資產配置主管兼投資經理張煒迪測算,當前外資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總市值的比例不到5%,與全球其他主要市場相比差距不小。從中長期看,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間。在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常征看來,相比其他主要經濟體的低利率,當前人民幣債券具有更好的性價比。
此外,人民幣資產與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資產價格、收益的相關度較低,是國際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較好選擇。王春英此前表示,人民幣債券在全球范圍內擁有比較獨立的資產收益表現,有助于投資者分散風險。“在復雜多變的市場情況下,人民幣債券有利于國際投資者降低投資組合的波動幅度,并且可以優化綜合收益,凸顯了中國人民幣債券分散風險的配置意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進一步升至2.79%,這也是IMF自2016年開始公布人民幣儲備資產相關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表明,人民幣作為官方儲備貨幣的地位正在持續鞏固,人民幣資產受到更多海外主權投資機構的認可。
新一輪開放紅利值得期待
金融業不斷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是推動外資趨勢性增加對人民幣資產投資的一項重要因素。展望未來,中國金融市場將穩步推進雙向開放,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的步伐不會變。對全球投資者而言,中國市場的開放紅利仍然值得期待。
健全QFII、RQFII制度,不斷深化滬深港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并抓住“一帶一路”倡議重要機遇,開展與境外市場多種形式合作,積極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行業機構外資股比限制全面放開,滬倫通、中日ETF互通相繼落地,A股納入國際主流指數的比重穩步提升……近年來,資本市場持續深化改革,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正逐步形成。
債券市場方面,雙向開放穩步推進,國際投資者對我國債券的認可度持續提升。截至目前,中國的國債已納入全球三大主要債券指數。“未來隨著境內債券市場進一步穩步發展,各類債券產品不斷豐富,以及相關法律制度與國際市場不斷接軌,有望吸引更多被動型和主動型的配置資金流入。”王春英說。
“我們將抓緊研究推出新一輪自主開放務實舉措,穩步擴大滬深港通標的范圍,推動滬倫通機制拓展優化,穩步擴大商品和金融期貨市場雙向開放,豐富國際化品種供給,全面提升資本市場制度競爭力。”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重申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的步伐不會變,這也有助于進一步提振包括外資在內的市場各方積極參與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