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操縱收入確認條件“拉幫”競標宛如兒戲 納睿雷達強闖科創板

    2022-04-12 14:18:50 作者:覃秘 徐銳 李興彩

    雷達,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經常出現在戰爭片與科幻片中,彰顯著高精尖的科技水平與軍事實力。

    那生產雷達的企業是怎樣的?是否會聯想到一眾科學家,數十年如一日在神秘工廠研發各類黑科技的畫面。

    然而,想象終究只是想象。一家名為廣東納睿雷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納睿雷達”)、正在沖刺科創板的雷達生產企業,將徹底擊碎你的遐想。

    在其短暫又超常發展的創業歷程中,你將看到:

    一家新興企業,項目投標價長期高于同行,何以屢屢中標,幾乎獨占廣東氣象市場?

    一項收入原則,本應嚴謹一貫,何以為確認營收,而隨意更改,玩成了一門財技?

    一種雷達技術,并非行業主流路線,何以在地方“生根發芽”,獲得堪比茅臺的超高利潤率?

    一筆股權交易,地方氣象部門以下屬企業入股,何以在10個月內“閃進閃退”,放棄到手的豐厚回報,最終顆粒無收自愿離場?

    商業邏輯解釋不了的,資本與權力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這些疑問,共同指向了正處于IPO注冊環節的納睿雷達。3月16日,證監會向納睿雷達提出問詢問題,包括收入確認、核心高管頻繁更換、發行人業務和產品三個方面。

    記者調查發現,納睿雷達不僅隨意變更收入確認條件,還不按行業慣例開展項目驗收,投標過程中既有關聯方參與,還有疑似盟軍協同。此外,納睿雷達身上還籠罩著涉及核心競爭力及合規性的諸多疑團。

    其中收入確認最為核心。作為公司2020年第二大收入確認項目,惠州項目刪改驗收條款,在年末突擊確認收入,“湊夠”上市營收條件。且多個項目驗收環節不符合相關規定,卻以創新性產品無需遵守行業規則來變通。

    借助評標中商務項得分的巨大優勢,納睿雷達在廣東氣象市場一枝獨秀,業內同行進不來,一些“陪標”友商竟不做雷達業務,邏輯及動機令人生疑。

    “廢舊立新”粉飾財務報表,挾創新之名規避監管,種種跡象映射出納睿雷達急切上市的心態,及隱身其后超越常識的推動力。

    至此,可以一問,在納睿雷達業績爆發式增長與快速沖擊上市的背后,廣東氣象部門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對此,本報分別致函納睿雷達、廣東省氣象局及下屬相關企業、惠州等多個地方氣象部門要求正面采訪,但一直未獲回應。4月11日,記者終于聯系到惠州市氣象局局長林杰榮并提出相關問題,對方沒有作答,只是反復表示,采訪需要走流程。

    可作參考的是,恒安嘉新2019年沖刺科創板“臨門一腳”失利,就是在注冊環節,其中核心問題就是公司年底突擊確認收入。

    而就在2個月前的2月11日,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對紫晶存儲發出《立案告知書》。3月15日,上海金融法院受理投資者訴紫晶存儲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成為首例涉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證券欺詐責任糾紛案。

    殷鑒不遠,警鐘長鳴。科創板開板以來,監管者始終秉持依法從嚴監管的理念,加強預研預判、管早管小,以引優汰劣,正本清源;盡最大努力防范科創板公司“帶病闖關”、“輕癥”變“重疾”,避免損害投資者權益的違規亂象在科創板重演。

    在監管的火眼金睛下,納睿雷達疑云重重的IPO之路,還能走下去嗎?

    門檻懸疑 驗收隨意有規不依

    提前確認收入強湊上市標準?

    “1天(驗收周期)也太夸張了!雷達是一個探測系統,不僅要對硬件系統進行檢測,還需要實際運行得出有效數據,并與前期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才能判斷探測的信息是否準確。”一家雷達公司的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稱,他們公司建設的某雷達項目,僅現場驗收就花了一周時間。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也曾中標過天氣雷達X波段產品,屬于納睿雷達的同行。

    該雷達公司負責人所說的“夸張事項”,就發生在納睿雷達中標的佛岡項目身上。另一個金額更大的惠州項目,也只用了11天的驗收周期,而該項目直接關系到納睿雷達上市條件的滿足與否。

    事實上,收入確認問題,是納睿雷達在三輪審核問詢及注冊階段被反復問及的事項。在2020年底(12月27日至12月31日)和2021年6月底(6月30日至6月31日)這兩個關鍵的會計節點,納睿雷達有大額的收入確認,存在粉飾報表的嫌疑。“這個確認收入的時點很敏感,直接增厚了當期的利潤,扮靚業績的動機很明顯。”有資深投行人士表示。

    “廢舊立新” 惠州項目助公司營收過億

    招股書顯示,納睿雷達銷售雷達精細化探測系統,在產品交付使用、安裝調試完成、運行穩定并經客戶驗收后確認收入。據此,客戶驗收成為公司確認收入的最關鍵一環。然而,同一個報告期內,公司卻采用了“系統驗收”和“終期驗收”兩種確認標準。

    讓外界感到驚訝的是,納睿雷達項目驗收周期的不確定性,甚至是隨意性。據記者統計,相關項目驗收周期有的僅需1天,有的長達1年。其中,系統驗收確認收入的9個項目,驗收時間周期(安裝完成日期到收入確認時間)從1天、10多天到181天不等。終期驗收確認收入的4個項目,驗收時間周期從9天到312天不等。

    其中,2020年底確認收入的惠州項目,驗收過程尤為蹊蹺,被監管部門持續追問。

    據第三輪審核問詢函回復,2020年10月26日,納睿雷達中標了惠州市氣象局惠州新一代天氣雷達設備購置安裝及軟硬件項目,中標金額為3723萬元,雙方于2020年11月5日簽訂合同(關于簽約時間,納睿雷達存在前后披露自相矛盾的地方,在其他幾次問詢函回復文件中,公司說合同簽署于11月9日)。惠州市氣象局項目的4臺雷達分別位于惠州龍門、惠州惠東、惠州博羅及惠州鐵涌,分別于2020年11月26日、11月27日、11月30日及12月16日進行安裝調試。

    納睿雷達披露,惠州市氣象局于2020年12月27日組織召開了初步驗收會確認項目第一階段建設和運行滿足合同要求,同意通過初步驗收并出具了初步驗收報告;同日召開了系統驗收會確認項目的建設和天氣觀測業務試運行達到系統驗收條件,同意通過系統驗收并向公司出具了系統驗收報告。

    該筆搶在歲末確認的收入對納睿雷達意義重大。招股書顯示,2020年度,惠州市氣象局為納睿雷達第二大客戶,當年確認收入3210.23萬元,占到公司當年總營收(13128.74萬元)的24.45%。如果沒有確認該筆收入,納睿雷達2020年度的營收將不足1億元,同時以公司利潤率計算,也將對公司凈利潤產生較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沖刺科創板,納睿雷達選擇的上市標準是:“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也正因如此,監管部門反復追問其收入確認的種種細節,并直指公司“是否存在調節收入以滿足上市條件的情況”。

    一天完成初步驗收和系統驗收,是事先就這么約定的嗎?一份補充協議暴露了其間的隱情。

    記者獲得的惠州新一代天氣雷達設備購置安裝及軟硬件招標文件,初步驗收標準一欄明確寫道:中標方在第一階段3臺X波段雙偏振相控陣天氣雷達運送到采購方指定地點,并完成設備的架設、安裝和調試并試運行1個月(此為初步驗收時間,規定終期驗收時間為運行2個月),中標方書面向采購方提出初步驗收申請,采購方接到申請后5個工作日內組織人員對雷達系統進行初步驗收,并在7個工作日內出具初步驗收報告(見圖①)。

    從結果看,這些本該循序漸進的步驟形同虛設。據納睿雷達介紹,在簽訂主合同時,由于第4臺預計安裝在惠州鐵涌的雷達選址未能確定,未對第4臺雷達驗收進行約定。在第4臺雷達選址確定后,惠州市氣象局提出要求簽訂補充協議,公司與惠州市氣象局于2020年11月12日簽訂補充協議對全部4臺雷達系統驗收進行了約定。

    “補充約定”的一個重大變化,就是刪除了“并試運行1個月”的條款,調整為“投入觀測業務試運行,系統運行穩定,氣象數據收發正常,氣象產品符合合同要求時,公司可以向惠州市氣象局申請系統驗收。”據此,在2020年12月27日,氣象部門在1天內完成了項目的初步驗收和系統驗收。

    為何公司未嚴格按照合同約定步驟試運行及驗收?在回復交易所問詢函時,納睿雷達解釋稱,初步驗收只對第一階段的3臺雷達進行約定試運行1個月,對于第4臺安裝的雷達沒有試運行1個月的相關約定。第一階段的3臺雷達中,有2臺已經試運行了1個月,另1臺僅差3天。同時,惠州市氣象局組織專家驗收需要協調專家及各方人員的時間。言下之意或許是,好不容易能把專家湊齊,不管有沒有到約定時間,就一起驗了吧。

    “僅差3天”也等不及了,足見公司確認收入的急迫心情。從付款進度上也能看出這筆收入的質量高下,直到2021年9月30日,公司也只收到48.35%的貨款。

    可以參照的案例是,2019年8月,擬上科創板的恒安嘉新在注冊環節未獲證監會放行,其中一大關鍵問題是發行人于2018年12月28日、12月29日簽訂、當年簽署驗收報告的4個重大合同,金額15859.76萬元,2018年底均未回款,公司將上述4個合同收入確認在2018年。2019年,發行人以謹慎性為由,將上述4個合同收入確認時點進行調整,相應調減2018年主營收入13682.84萬元,調減凈利潤7827.17萬元。證監會認為恒安嘉新存在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和內控缺失的情形。

    同是年底突擊確認收入,同是沒有相應回款,同是監管部門關注要點,在恒安嘉新注冊環節被“拒之門外”后,眾多問題、疑點纏身的納睿雷達依然孤注一擲,可謂是“迎難而上”。

    業界震驚 佛岡項目驗收周期僅1天

    佛岡項目更是“不走尋常路”,一天完成項目安裝及收入確認。這令業界大為震驚。

    公告顯示,2021年6月29日,廣東佛岡縣X波段雙極化相控陣天氣雷達項目完成安裝。6月30日,項目完成系統驗收。也就在同一天,納睿雷達確認收入。即從完成項目安裝到驗收只花了1天時間。

    面對監管質疑,納睿雷達解釋稱,該項目中,公司只交付雷達產品,不負責雷達塔及配套設施的建設。在公司產品交付前,佛岡氣象局已完成土地及基礎配套設施,公司的產品運送到指定地點后可以馬上進行安裝測試。

    令人生疑的是,記者查詢發現,佛岡縣自然資源局2021年6月29日公告,對佛岡縣X波段雙極化相控陣天氣雷達建設項目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申請及有關材料予以批準(許可),公示時間自該公告之日起至通過規劃驗收之日止(見圖②)。對照來看,就在6月29日公示當天,納睿雷達卻已經完成了雷達設備的安裝。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自然資辦發〔2020〕27號)明確提出,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嚴格按照國土空間規劃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未取得規劃許可,不得實施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不得以集體討論、會議決定等非法定方式替代規劃許可、搞“特事特辦”。

    事實究竟如何?記者從佛岡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處得知,雷達安裝項目本身不需要建設工程項目規劃許可證。是因為佛岡氣象局在操作這個項目的同時想再配套建一個辦公樓,所以才需要公示及審批。

    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2021年7月、11月,與之相關的佛岡縣X波段雙極化相控陣天氣雷達產品展示系統暨防災科普布展項目、佛岡縣X波段雙極化相控陣天氣雷達數據接收處理中心項目分別招標,合同包金額分別為398萬元、320.7萬元。不難看出,佛岡氣象局以該雷達項目為名頭,“衍生”出了另外兩個配套項目。從這一細節可見,佛岡氣象局與納睿雷達的業務合作關系非同一般,這種互利訴求,或許是佛岡項目得以在一天完成驗收的重要原因。

    但疑問并沒有完全消除。記者注意到,前述公告中的規劃許可證公示圖中包括了觀察氣象設備,既然以雷達建設項目為名申報審批,那雷達設備是否也應該走完程序再上馬?

    公司為什么這么急迫?透過納睿雷達上市進程,一目了然。2021年6月25日,公司首次披露招股書,進入上市審核階段。根據納睿雷達注冊時提交的數據,截止到2021年上半年,佛岡項目貢獻了部分收入。

    更應關注的是,快速完成系統驗收并確認收入,有沒有快速“進賬”呢?記者在納睿雷達給監管層的反饋回復中查得,截至2021年9月30日,佛岡項目實際收款為0。

    繞規而行 “創新產品”鉆政策空子

    記者注意到,納睿雷達除了趕在關鍵時間點突擊確認收入外,上述項目的驗收周期本身,也與國家氣象部門相關規定的初衷相悖。

    中國氣象局綜合觀測司2018年5月修訂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現場驗收測試大綱》對于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的運行期限的相關要求如下:“雷達系統出廠驗收測試合格,承制方現場安裝架設、調試、定標正常,且系統已在現場正常運行至少3個月(VCP11、VCP21、VCP31 每種模式交替連續運行1個月,用戶提供雷達運行報告),承制方可向中國氣象局相關業務單位提出現場驗收測試申請。”

    可見,國家法規明確要求,雷達系統需在現場正常運行至少3個月方可進行現場驗收。為何納睿雷達部分項目1個月的試運行期都不用?甚至可以在1天內完成現場驗收和系統驗收?

    納睿雷達的解釋是,相關規定是針對S、C波段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的,公司的產品為X波段雙偏振有源相控陣天氣雷達,屬于近年來的創新性產品,無需按照《新一代天氣雷達系統現場驗收測試大綱》的相關規定進行驗收工作。

    真的是這樣嗎?

    記者咨詢多位資深投行人士,均認為:不是現有國家政策沒有規定X波段的驗收標準,而是在2018年5月修訂時,還沒有考慮到。按照同業慣例、比照執行等原則,在新的規則出臺前,X波段亦應參照測試大綱執行,而非隨心所欲。

    一位氣象系統內的資深工程師向記者介紹,雷達系統屬于高科技類的固定資產,價值昂貴,沒有試運行或者試運行時間不夠就驗收,肯定不合理,也是對國家氣象事業的不負責任。“如果是創新性產品,不是更應該進行嚴格測試嗎?氣象雷達不僅是公共產品,而且要使用很多年,更應該慎重。”

    事實上,在納睿雷達第一個項目中標前,已有典型的實踐案例,投標方承諾了具體的驗收要求。

    據記者調查,2018年6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系統建設招標,北京無線電測量研究所(隸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以518萬元的價格中標。該項目的招標文件明確提出,投標方承認本合同項下的貨物屬于需經試車、運行的貨物,應經過至少國家規定的月數的時間周期的整套使用或整套試車、運行期方可以完成最終驗收,若無上述時間規定則最低不應少于90 天(3個月)(見圖③)。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那個項目,業內通常認為是我國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真正落地的第一個項目,技術指標、工程建設、驗收程序等各方面,都具有很強的示范意義。”某上市公司雷達業務部門負責人表示,雖然X波段雙偏振相控陣雷達目前沒有強制的驗收程序和要求,但在實踐中一般都會主動參照S波段或者C波段雷達的要求,部分項目即使合同里面沒有寫明試運行的時間要求,但試運行的數據一直是驗收的重點。

    對于納睿雷達安裝調試后1天內就完成驗收,該人士認為,雙方按合同約定實施,給了地方氣象局和廠商很大的空子鉆。“納睿雷達改變驗收條款,就是為了應對審計,業主愿意配合,會計師也就順其自然了。”

    然而,暫時性的規則缺失,不應成為納睿雷達提前確認收入的砝碼,更不能為其留出監管套利的空當。

    縱觀此前科創板被否及終止上市的案例,監管者對于收入確認政策極為重視、審核態度慎重嚴格。

    而看納睿雷達,在產品相同、客戶相似的背景下,其不同項目的收入確認差異之大、之隨意不合常理;同時在產品上,與其他技術路徑的雷達產品驗收慣例不符;與行業內可比企業的先期實踐亦不相同。諸多異常,均在挑戰審核的底線。

    投標異象 關聯公司“協同”競標

    “陪跑者”不做雷達

    簡單來說,納睿雷達賴以沖刺科創板的是一款產品、一個市場。這個幾乎被納睿雷達“通吃”的市場,便是公司所在的廣東氣象市場。

    天氣雷達雖然是一個小眾市場,但國內的廠家并不少,如納睿雷達招股書中披露的國睿科技、四創電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等,還有北京敏視達、南京恩瑞特、南京鵬力、西安華騰、湖南宜通華盛、成都遠望、成都錦江、航天新氣象等,都從事X波段相控陣雷達的研發和生產。

    根據納睿雷達招股書和中國政府采購網等公開渠道,記者查詢到了22份納睿雷達過往中標公告,其中17份公告披露了其他競標方信息。奇怪的是,前述真正的行業競爭對手從來沒有和納睿雷達有過正面交鋒。長期“陪同”納睿雷達投標的是熟悉的當地友商及廣東省氣象局旗下企業等。

    “廣東市場,很難進得去。”國內一家雷達設備制造商負責人坦言,廣東氣象及相關部門對納睿雷達的大力扶持,在業內不是秘密。

    關聯公司及熟面孔“陪跑”

    在利益面前,有時連掩飾都顯得多余。

    一個最赤裸的案例是,納睿雷達攜手關聯公司一起競標,納睿雷達成功中標。

    2018年10月,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廣州強降水機理及超高分辨率預報預警技術研究之暴雨增強觀測試驗服務項目(重招)中標公告發布,納睿雷達以96.60的得分中標。深圳市極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網灣科技有限公司分別得到30.92分和30.47分。

    而深圳網灣科技有限公司是納睿雷達實際控制人SU LING LIU(劉素玲)妹妹劉素心的配偶劉泉持股80%并擔任執行董事、總經理的企業,系納睿雷達的關聯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計算機軟件開發、互聯網信息的技術服務、網站的運營維護等,未涉及氣象器材業務。

    有一個細節,或許能說明些問題,上述項目之所以重招,是因為第一次招標時,投標人不足3家。

    上海一位資深律師對記者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關系的不同單位,不得參加同一標段投標或者未劃分標段的同一招標項目投標。“一般來說,關聯方不得參與同一個項目投標,否則投標無效,具體還得根據關聯關系判斷。”

    對于投標資質問題,該律師稱,投標人資質證明文件和業績情況,需滿足招標公告或者投標邀請書的要求,亦需滿足國家對于資格條件的相關要求。“無相關主業的公司,或者殼公司需以其合法、合格、真實、自有的資質參與投標,違反相關規定的,需依法承擔相關責任。”

    所以對于納睿雷達而言,怎么解釋都很無力,如果深圳網灣科技有限公司經營X波段相控陣雷達產品,那就跟納睿雷達構成了同業競爭,這是上市過程中最需避免的;而如果沒有該項產品,那么網灣科技就屬于違規投標,剔除的話,將導致有效投標人不足3家,納睿雷達則中標無效。

    疑點不止于此。

    記者查詢到了17份披露其他競標方信息的納睿雷達中標公告,其中,廣州市雙一氣象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一氣象”)出現了12次,占比高達70%。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凡披露競標對手的投標結果公告中,均有雙一氣象參與。

    細察納睿雷達屢次投標的情況,雙一氣象的角色相當特殊,在價格協同上,可以說天衣無縫。

    如今年3月21日披露招標結果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廣州相控陣雷達建設組網項目,價格得分方面,納睿雷達為23.67分,雙一氣象則是23.66分,雙方相差0.01分。另如江門市季風強降水監測網X波段雙極化相控陣天氣雷達采購項目,納睿雷達和雙一氣象的價格得分都是22.46分,兩家公司報出了同樣的價格。還有惠州新一代天氣雷達設備購置安裝及軟硬件項目,納睿雷達和雙一氣象的價格得分也都是22.66分。

    日前,記者趕赴雙一氣象公司進行實地調查,對方負責人明確表示,公司主營業務為氣象氣球,后來新增了氣象站業務,“沒有雷達業務”。

    另一家長期“陪跑”的公司是廣州潤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羽科技”)。公開渠道可以查到的潤羽科技參與雷達產品投標記錄是4條,均是與納睿雷達和雙一氣象同場競技,且全部敗北。

    廣東省氣象局旗下公司“屢敗屢戰”

    更耐人尋味的是,氣象系統內的“專業選手”,也在與納睿雷達的競標中頻頻鎩羽。

    如2018年底開標的廣州相控陣天氣雷達購置項目,納睿雷達綜合得分82.99分,廣東省氣象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所得到49.43分為第二名,其中商務項上,納睿雷達、廣東省氣象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所分別拿到了29.43分、6.57分,僅此一項就拉開了20多分的差距。

    據統計,在納睿雷達中標的8個雷達項目中,廣東省氣象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所參與了競標,8次均大比分失利,在商務和技術兩項上得分均遠低于納睿雷達。

    再如2019年4月公布招標結果的廣州國際航運中心氣象保障工程購置項目,盡管廣東省氣象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所在價格項上得到了30分,較納睿雷達的12.77分多了17.23分,但商務一項,納睿雷達得到了29.57分,廣東省氣象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所只拿到了5.71分。

    另如江門相控陣天氣雷達項目。技術項,廣東省氣象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所得到10.20分,納睿雷達為39.6分;商務項,前者3.6分,納睿雷達27.8分。“江門市氣象局和廣東省氣象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所屬于同一個系統,這不是在開玩笑嗎?”一位氣象系統內人士看到結果后向記者表示。

    據江門市氣象局官網信息,江門X波段雙極化相控陣天氣雷達精細化觀測系統是在廣東省氣候中心的指導和支持下推進的。天眼查數據顯示,廣東省氣象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所隸屬于廣東省氣象探測數據中心,后者為廣東省氣象局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廣東省氣候中心也隸屬于廣東省氣象局。

    簡而言之,廣東省氣象局推動的重大項目建設并啟動招標,廣東省氣象局旗下實業主體去競標,然后以極懸殊的分差落敗。既沒有拿到項目,還丟了顏面,廣東省氣象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所的“屢敗屢戰”,是雙方的真實實力體現,還是另藏玄機?

    商務項得分“贏家通吃”

    進一步統計發現,有披露具體商務得分情況的10次招標結果中,納睿雷達的商務分全部遙遙領先,領先第二名至少10分以上。為何會如此懸殊?

    項目經驗是商務項的關鍵。記者獲得的某市X 波段雙極化相控陣天氣雷達建設項目公開招標文件顯示,合計35分的商務部分,包括項目業績、服務能力、售后服務、質量保證措施等幾個方面,其中項目業績占了18分,考核指標是投標人在同類氣象觀測應用的采用雙極化(雙偏振)相控陣天氣雷達的貨物銷售業績,每提供1個銷售業績得1.5分,最高18分。

    “不能說這個標準不合理,但是根據這個標準,做得越多,商務項得分越高,中標的只能是他們一家。”有業內人士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建好的X 波段雙極化相控陣天氣雷達項目并不多,納睿雷達在廣東區域積累的項目已成為公司最大的優勢,也成為阻擋其他公司進入的門檻。據納睿雷達在問詢函回復中披露,按公開披露的中標臺數口徑統計,公司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為72.22%。

    不難看出,在這個新興小眾市場,隨著納睿雷達中標項目越來越多,商務分越來越高,由此產生的“馬太效應”將無形中造成壟斷,成為其他公司進入的屏障。

    有業內專家表示,商務分的設定標準并不統一,有時還有一定的主觀成分,這為總得分預留了操作空間。

    另一方面,商務項和技術項的懸殊分差,也為納睿雷達的高報價留下了較大余地。

    統計顯示,納睿雷達在價格得分上一直不占優勢。可查的披露了價格得分的12份中標公告中,納睿雷達的價格得分全部位居第二名或者并列第二名。如廣州國際航運中心氣象保障工程購置項目,廣東省氣象計算機應用開發研究所在價格一項得到30分,納睿雷達為12.77分。

    一位中國氣象協會氣象探測專業委員會的專家直言,納睿雷達在廣東區域擁有巨大的優勢,其他公司的產品很難進去。

    縱觀納睿雷達的一系列操作,不僅暴露了亮麗財務數據背后的財技,也折射業務爆發式增長背后的荊棘叢生,以及為了上市而上市的套利動機。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監管工作的核心要義。科創板是展示硬實力的舞臺,不是冒險家的樂園。

    自2019年7月科創板開市以來,已有超過13家擬上市企業直接被否,若算上主動撤單者則為數更多。回溯“闖關者”們被拒之門外的緣由,首要是科創屬性不足,其次是財務問題,內控缺陷,再次是業務獨立性、持續性。

    如今,納睿雷達的財務數據諸多粉飾、業務獨立性持續性疑竇叢生,在沖刺上市的最后一刻,等待公司的是僥幸過關,還是監管的明察警戒?相信市場會得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圍繞納睿雷達IPO疑云問題,本報將持續關注。

    掃一掃分享本頁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国产对白精品刺激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3区|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一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免费观看|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mv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卡一卡2卡三卡| 2021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HEYZO无码综合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本人精品video黑人|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蜜|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不卡免费|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2021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91情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白浆久久69| 久久er热视频在这里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