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持續蔓延,讓不少與防疫相關的企業賺得盆滿缽滿,上海燁映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燁映微)也是其中之一。
2020年疫情期間,額溫槍、耳溫槍等測溫工具需求大增,導致燁映微主營的紅外傳感器產品也量價齊升。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燁映微2020年營收同比增長19倍多,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7倍多。不過,隨著國內疫情形勢趨緩,燁映微也面臨增長乏力的問題。
記者發現,在成長性上,燁映微已涉足傳感器產品在醫療健康以外的應用領域,例如智能家居、消費電子、工業控制、安防監控等,并沖擊創業板上市,擬募集資金投入新產品研發與技術升級中。據招股說明書,燁映微擬募集資金9.03億元,是其總資產(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1.5倍。不過,近日燁映微卻申請撤回IPO,接下來如何解決資金需求成為一大疑問。此外,燁映微2020年增長的大量研發資金都用于支付委托開發費用,并且采用代工生產模式,可能存在核心技術泄密的風險。
業績存在大幅下滑風險
2020年,燁映微實現營收6.62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1940%;實現歸母凈利潤3.27億元,同比上一年增長3784%。據燁映微對交易所的回復內容,在國內新冠疫情暴發的上半年,其傳感器產品的銷售單價一度漲至19.05元,同疫情前(2020年1月)相比漲了7倍多。
分行業來看,也能看出公司營收目前對醫療健康領域的依賴。2020年,在燁映微產品與服務的主要應用領域里,來自醫療健康領域的收入占到主營業務收入的92%。
不過,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燁映微的業績已經出現明顯下滑趨勢。2021年上半年,燁映微傳感器產品的銷售收入已降至4993.14萬元,環比2020年下半年降低55.8%。QYResearch預測,在2021年與2022年,醫療領域的紅外熱電堆傳感器消費量將連續兩年有所下滑。對此,燁映微坦言公司業績存在“大幅下滑的風險”,并表示將積極開拓新產品和新客戶。
據招股說明書,本次公開募股中,燁映微擬募集資金9.03億元,是其總資產(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1.5倍。顯然,燁映微未來發展所需的資金需求不小。其中,燁映微擬使用5.78億元投資“MEMS紅外熱電堆傳感器生產建設項目”,2.05億元投資“技術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剩下的1.2億元用于補充運營資金。不過,燁映微在近日撤回了IPO申請,隨之帶來的問題是,其所需要的發展資金如何解決?據燁映微披露,當前其融資渠道有限,融資金額較少,主要依靠自身經營積累,抗風險能力存在一定劣勢。
招股說明書也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燁映微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約4.34億元。其中,2021年上半年燁映微并無籌資活動現金流入。
委托開發比例明顯較高
傳感器行業目前競爭激烈,國外廠商無論是規模、技術還是市占率都更勝一籌。目前,行業面臨技術人才匱乏的挑戰。此外,隨著紅外技術的逐步應用推廣,越來越多的紅外技術相關公司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導致本來已經匱乏的人才資源更加分散。
從燁映微來看,截至2021年6月30日,燁映微在冊員工只有55名,研發人員也只有29名。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報告期內燁映微的研發費用增長明顯,但大部分都用于支付外包費用。據燁映微對交易所的回復內容,2020年其開發制造費用從24.45萬元增加到4017.18萬元,其中委托開發費達到4001.79萬元,占到當年研發費用的72.01%。報告期內(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燁映微主要委托外部研發項目的合同金額合計達到4973萬元,其中多個項目與燁映微的新產品、新工藝開發相關。
燁映微解釋稱:“相較于全程自主開發,通過模塊化分解進行研發,可大大加快產品產業化速度。”并且,其委托開發的項目也不涉及所銷售產品的核心技術外包。
不過,同業內可比公司相比,燁映微的委托開發比例明顯較高。例如,2020年,森霸傳感委托開發費用僅占研發費用的16.36%,高德紅外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也僅占研發費用的3.05%。
除了部分研發項目是外包開發外,燁映微產品的加工制造也由第三方廠商負責。據披露,燁映微主要從事傳感器設計和工藝開發等研發工作,由晶圓代工廠進行晶圓制造,并委托晶圓測試廠、封裝測試廠進行封裝測試完成最終產品的生產。燁映微坦言,由于技術秘密保護措施的局限性、技術人員的流動性以及代工廠對保密措施的執行情況不可控等因素,其仍可能存在核心技術泄密的風險,將對公司研發和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在燁映微原本的募投計劃里,將通過自建紅外傳感器核心工藝產線,規避委托加工模式下的技術泄密風險。不過,隨著IPO申請撤回,燁映微將如何避免外包風險?未來委托開發費用又是否會進一步擴大?對此,記者多次致電燁映微董秘辦公室,并向其公開信箱發送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尚未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