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A股連續調整,市場各方積極用實際行動修復發展預期,助推股價回歸內在價值:眾多上市公司宣布回購股份,向市場釋放“護盤”信號;險資等長期資金密集涌入股市,發揮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重要作用,彰顯出市場各方維護股價、提振信心的強烈意愿。
穩定市場發展信心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今年以來已有逾百家上市公司公布股份回購計劃,其中3月以來就有超60家。此輪回購不乏“大手筆”,美的集團、恒力石化、TCL科技、新奧股份、匯川技術、山鷹國際等公司擬回購規模均超億元。
多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提及,進行股份回購旨在提振股價,保障投資者利益。山鷹國際表示,受宏觀環境和資本市場等綜合因素影響,公司股票收盤價格低于最近一期每股凈資產,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為保持公司經營發展及股價的穩定,保障和保護投資者的長遠利益,促進股東價值的最大化和公司可持續發展,結合公司發展戰略和經營及財務狀況,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和公司債券募集資金進行股份回購。
“上市公司回購熱情高漲,與市場下行等因素有關。”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今年以來A股經歷了較大幅度調整,上市公司集中回購,目的是穩定投資者預期,向市場傳達自身業績穩健、現金流充裕、價值低估等多重信息,同時這也是上市公司對宏觀經濟、金融市場及公司基本面抱有信心的表現。
記者梳理發現,實施回購計劃的企業大多具備業績支撐。例如,新奧股份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160.31億元,同比增長31.71%;凈利潤41.02億元,同比增長94.67%。洛陽鉬業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738.6億元,同比增長54%;歸母凈利潤51.1億元,同比增長119%。TCL科技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635.28億元,同比增長112.8%;歸母凈利潤100.62億元,同比增長129.3%。
一些現金流充足的公司選擇以自有資金回購,還有些公司則選擇以發債來回購股份。3月17日,洛陽鉬業、華創陽安、南方傳媒等多家公司拋出發債式回購計劃。“上市公司通過加杠桿的方式進行回購,雖然付出了一定成本,但同時傳遞出股價存在低估、看好自身發展的信號,對公司的價值提升能起到正面作用。”田利輝表示。
完善長效激勵機制
上市公司真金白銀回購后,回購股份的用途不盡相同,部分公司通過注銷股份來減少注冊資本,提升股價。
邁瑞醫療公告稱,3月4日公司完成本次回購股份注銷,注銷股份合計324.99萬股,占公司本次注銷前總股本的0.2673%,注銷完成后,公司總股本由12.16億股減少至12.12億股。
多數公司表示回購股份將用于實施公司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例如,沃森生物表示,為促進公司健康穩定長遠發展,維護廣大股東利益,增強投資者信心,同時完善公司的長效激勵機制,擬使用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用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
恒力石化表示,回購股份擬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此舉是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為建立完善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公司員工的積極性,有效地將股東利益、公司利益和員工個人利益緊密結合在一起。
“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用于股權激勵,既可以對外彰顯公司成長信心,對于上市公司治理及發展也有積極意義,有助于調動員工積極性,提升公司的長期發展潛能。”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當前,股份回購已成為國際通行的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優化治理結構、穩定股價的重要手段,是資本市場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但同時,A股市場回購規模仍然偏小,回購功能的發揮與成熟市場存在差距,未來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近日,證監會表示,發揮市場內生穩定機制作用,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鼓勵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購力度,引導基金公司自購份額。
“可以預期,通過回購股份以維護企業價值,或將成為越來越多上市公司的必選動作。”董登新說,不過,決定一只股票漲跌的因素來自多方面,回購并非股價上漲的必然信號,對于投資者來說,應深入研究公司回購的真實動因,結合基本面等情況審慎決策,謹防有公司進行“作秀式”“忽悠式”回購。
發揮價值投資優勢
在上市公司積極回購“護盤”外,政策鼓勵下,近期多路資金密集涌入股市,這其中,險資作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被市場寄予厚望。
根據銀保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23.24萬億元,其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為2.88萬億元,占比12.39%。
從險資持股興趣看,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以及電力、熱力生產等行業被險資新增持較多,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成險資新寵。
從市場表現來看,險資帶來的長期資金,起到了優化資本市場供需結構,提升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的重要作用。今年3月以來,險資重倉股整體表現不錯,福斯特、力量鉆石、新泉股份等均實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金,更注重踐行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理念,并不過多關注短期市場‘噪音’,可以更加從容地進行配置性投資,往往是行情越差時,越能發揮底層穩壓作用。”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巍告訴記者,在股票投資方面,中再資產積極發揮對接科創企業長期融資需求,服務創新創業,連續多年跑贏市場基準。
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提出歡迎長期機構投資者增加持股比例。銀保監會隨即也表示,支持保險公司通過直接投資、委托投資、公募基金等各種渠道,增加資本市場投資,特別是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
“金融委會議發出明確政策信號,歡迎長期機構投資者增加持股比例,這是鼓舞人心、提振市場信心的重要舉措。”李巍表示,作為長期踐行價值投資的機構投資者,保險投資機構在長期投資、多資產配置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期待未來能發揮更好、更大作用。
展望A股市場發展,多位險資人士認為,今年依然是配置A股的好時機。國壽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軍輝表示,今年政策友好、流動性充裕,整體看A股全年仍有望實現正收益,結構性機會仍然存在。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新經濟崛起、居民財富結構重塑給投資帶來了新的機遇與空間,與消費升級、產業升級相關的新經濟,與雙碳戰略、數字經濟相關的行業都值得關注。”李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