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間,海底撈發布去年全年業績報告。海底撈作為全球最大火鍋連鎖品牌,對于火鍋行業也具有風向意義。因此,其去年全年的業績報告也廣受資本市場關注。
2021年海底撈實現收入411.1億元,同比2020年增長43.7%;虧損41.6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全年海底撈新開業421家新店,同時,關閉了276家店,相當于凈增加145家新店。從擴張的效果看,海底撈顯然低估了疫情的不確定性給門店經營帶來的影響,也高估了消費者,尤其是下沉市場消費者在疫情之下的消費能力。擴張不僅沒能提高海底撈的業績,反而讓其扭盈為虧。
從海底撈披露的數據來看,2021年,海底撈餐廳的總體平均翻臺率為3.0次/天,同店翻臺率為3.5次/天。相比2021年上半年年報所披露的總體及同店翻臺率分別為3.0次/天及3.4次/天,基本持平,顯示海底撈下半年經營在受到疫情、閉店等因素影響下保持了平穩筑底。
海底撈的業績報告才剛剛披露,然而資本市場仿佛早已“用腳投票”,股價從2021年最高85.8港元/股,跌至3月23日的13.24港元/股,跌幅超80%,幅度之大令人乍舌。
曾幾何時,憑借核心的服務精神,海底撈一度是火鍋界的驕子,2018年海底撈登陸港交所,當時資本市場給它的估值超50倍PE,上市首日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一時風頭無兩。然而,持續的擴張帶來的壓力,或是消費者口味的改變,使得一直相當順利的海底撈卻陷入困境。目前業績與股價或已沉入“海底”的海底撈,能否走出困境,重現昔日的輝煌,這個問題或許得交給時間去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