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從事ETC發行等業務的貴州黔通智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黔通智聯)正沖刺上市創業板。
ETC產業的發展受相關政策影響,黔通智聯在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以下簡稱報告期)的業績表現很大程度上由政策驅動,因此其業績表現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
為了謀求上市,黔通智聯在2020年引進了工商銀行全資子公司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銀投資)等3家戰略投資方,并與工銀投資簽署了3年內完成上市的對賭協議。在報告期內,工商銀行一直是黔通智聯的大客戶。
記者注意到,黔通智聯與多家大客戶及供應商之間的銷售或采購數據存在“打架”現象。尤其是與目前同樣擬IPO的世紀恒通,在2018年和2019年披露的購銷數據方面存在較大“出入”。
征集到3家戰略投資方
2014年,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速集團)組建了ETC專營公司來對ETC卡片發行、后期服務、業務拓展等進行統一運作和管理,這家公司便是黔通智聯。
2020年,黔通智聯為上市作準備,在貴州陽光產權交易所掛牌,征集到廣東北智車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中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工銀投資3家戰略投資方。工銀投資、中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廣東北智車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分別增資獲得黔通智聯13%、10%和4.44%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銀行是黔通智聯2019年的第一大客戶,同時也是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第二大客戶,公司銷售內容為ETC發行和客戶服務,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對工商銀行的銷售收入分別占黔通智聯當期整體營收的67.89%、22.17%和18.85%。
在工銀投資對黔通智聯的增資協議中,黔通智聯及其控股股東高速集團與工銀投資還簽下了對賭協議,即黔通智聯在2021年6月30日之前進行IPO材料申報并獲得證監會或其他主管機關書面受理,并在工銀投資增資款進入公司賬戶之日起3年內完成上市。隨后,黔通智聯承諾IPO獲得受理的時間更改為2021年12月21日之前。
那么,黔通智聯與工銀投資之間簽署的對賭協議,是否會產生利益輸送的風險?記者向黔通智聯發去了采訪函,但其在回復中并未作出過多解釋,而是強調:“鑒于我司目前正處于IPO審核過程,貴刊訪談問詢信息作為我司IPO過程未披露信息,屬我司IPO審核過程重大信息,現無法予以回應,相關信息請以我司于深交所公開披露信息為準。”
此外,2019年,云南華遠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遠電子)和黔通智聯等共同成立了貴州高速數據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據公司)。2020年12月30日,華遠電子將持有的數據公司5%的股權轉讓給了黔通智聯,轉讓價格未知。而華遠電子在2019年成為黔通智聯的第一大供應商,黔通智聯向華遠電子采購ETC門架設備,采購金額總計4.07億元。
子公司曾收反洗錢罰單
2020年,在上述增資擴股的同時,黔通智聯還以自身約4%的股份,以換股的方式獲得控股子公司貴州匯聯通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聯通)剩余30%的股權。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匯聯通主要從事ETC停車場系統開發與數據接口服務、ETC線上商城交易服務、ETC售后服務、貴州省內預付卡發行、智慧交通軟件系統開發等業務,是為黔通智聯的ETC衍生服務、ETC客戶服務、行業數字化系統服務等提供支撐服務工作。
匯聯通在2019年的凈利潤約為117.73萬元,以2019年6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采用收益法對匯聯通股東全部權益的估值為9314.72萬元。匯聯通的溢價率如此高,或許與其擁有一張預付卡的支付牌照有關。
《北京商報》在2020年6月報道,匯聯通官網披露,公司正積極尋求牌照地域增項和資質增項,爭取在2019年突破業務開展只局限于貴州的限制,向成都、重慶、廣西等地發展,2020年實現互聯網支付牌照申請。不過,記者注意到,截至發稿時間,匯聯通的官網處于無法打開狀態。
根據2021年12月底央行公示的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公示信息,匯聯通的預付卡業務范圍仍局限在貴州省內。
2020年6月,匯聯通曾因違反反洗錢法的相關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處以20萬元罰款。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匯聯通總共5次因“通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系”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但后續又都被移出。
業績表現受政策影響大
報告期內,黔通智聯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71億元、10.88億元、10.49億元和2.69億元。黔通智聯2019年營收大增,背后發生了什么?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黔通智聯的主營業務可以分為智慧交通ETC產業鏈服務和智慧交通數字化系統服務兩大塊。其中,智慧交通ETC產業鏈服務在報告期內各期間的營收占比均超過八成,是最主要的營收來源,這一業務板塊又可細分為ETC發行和客戶服務、ETC收費系統解決方案和ETC衍生服務三大子業務。
記者注意到,黔通智聯2019年營收突然大增,源于ETC發行和客戶服務的銷售收入從2018年的1.12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10.39億元;到了2020年,這一業務的銷售收入又下降至2.8億元。與此同時,黔通智聯的ETC收費系統解決方案銷售收入從2018年的2739.49萬元、2019年的676.64萬元,大幅增長至2020年的6.74億元,以此彌補了黔通智聯2020年因ETC發行和客戶服務銷售收入大幅下滑造成的影響。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黔通智聯的ETC收費系統解決方案銷售收入又同比下滑了69.8%。
對于ETC發行和客戶服務銷售收入在2019年的大幅增長,黔通智聯在招股書(申報稿)中坦言,是因為受2019年相關部委《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應用服務實施方案》等政策大力推廣ETC的積極影響,ETC設備發行銷售數量呈爆發式增長。但是,在2019年收獲頗豐后,黔通智聯的ETC發行和客戶服務銷售收入在2020年遭遇大幅下滑。
同樣,黔通智聯ETC收費系統解決方案銷售收入在2020年大幅增長,是受《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實施方案》等政策落地影響,而這一業務銷售收入在2021年上半年同比下滑,也是因為該業務相關銷售收入在2020年金額基數太大。
可以說,黔通智聯在報告期內的業績波動表現主要是受國家政策驅動,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事實上,黔通智聯在招股書(申報稿)中也提出了公司面臨的兩大挑戰,即技術更新導致ETC收費技術被替代,以及未來ETC發行市場增長將相對平緩。具體到后者,黔通智聯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ETC普及目標基本完成,ETC發行增長速度將趨于平緩。
對于未來,黔通智聯表示,將希望放在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數據賦能、ETC衍生服務業務上。但是,在報告期各期間內,黔通智聯ETC衍生服務業務銷售收入并未有明顯突破。而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智慧交通數字化系統服務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599萬元和4175.59萬元,能否成為貢獻黔通智聯未來營收增長的主力,仍待觀察。
財務數據出現邏輯矛盾
在充滿挑戰性的業績表現背后,記者還注意到,黔通智聯的相關銷售和采購數據疑似存在“打架”現象。
招股書顯示,勘設股份在2020年成為黔通智聯第一大客戶,對其銷售收入為5.13億元,占黔通智聯當年整體營收的48.9%。而勘設股份的年報顯示,其在2020年對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總共才1.5億元。
此外,世紀恒通在2019年和2020年都是黔通智聯的第四大供應商,黔通智聯對其采購內容為ETC推廣服務和ETC客服服務,采購金額分別為1.2億元和0.77億元。目前世紀恒通也在進行IPO,其招股書(申報稿)披露,2019年和2020年,世紀恒通對黔通智聯的銷售收入分別為0.43億元和1.53億元,盡管以兩年總數來看與黔通智聯所披露采購數據接近,但各年度單獨來看,則存在較大“出入”。
“公司公開披露信息與其他商業伙伴公開信息披露差異主要由會計政策、統計口徑等原因導致。”黔通智聯在回復的采訪函中表示。而對于會計政策、統計口徑等如何導致的披露差異,黔通智聯則并未具體說明。
事實上,世紀恒通在其IPO第三輪問詢函的回復報告中表示,黔通智聯對2019年政策(即《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快捷收費應用服務實施方案》)出臺后至2020年末的推廣量出具了確認函,雙方不存在爭議。
黔通智聯購銷數據方面的“出入”不僅體現在與其合作伙伴之間。招股書(申報稿)顯示,作為黔通智聯的控股股東,高速集團為黔通智聯2018年的第二大客戶,黔通智聯對其銷售金額為6689.76萬元,主要銷售內容為ETC收費系統解決方案。而從黔通智聯主要產品(服務)銷售金額來看,2018年,黔通智聯的ETC收費系統解決方案總共銷售金額僅為2739.49萬元,遠低于前述對高速集團的銷售金額6689.76萬元。對于這一數據上的邏輯矛盾,黔通智聯在對記者的采訪回應中同樣未能給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