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三開始,A股市場止跌企穩并大幅反彈,滬指從3000點附近連續反抽,截至周五收盤已站上3250點。盤面呈普漲格局,有約95%的股票在過去3個交易日內收獲上漲。
從歷史行情看,個股普漲或普跌的格局并不會延續太長時間。曾有機構做過統計,2021年A股市場80%以上個股同漲或同跌的交易日數量僅為16個,創歷史最低。
另外,從2020年上半年及2021年上半年兩次指數止跌企穩的經驗看,無論是2020年的金融股還是2021年的成長股,指數在脫離劇烈波動的階段后,仍需明確的市場主線引領,方能重回“慢牛”格局。
哪些板塊有望成為下一階段的市場主線?研究機構近期圍繞這一話題各抒己見。
關鍵詞一:低估值
“穩增長”引領復蘇
金融、地產等低估值權重板塊曾在今年1月走勢強勁,無奈隨后也跟隨大盤震蕩回落。在今年“穩增長”基調下,部分低估值板塊的催化因素十分明確。“穩增長”政策的漸次落地有望對金融、基建等品種構成持續提振,“低估值策略”也因此獲得不少投資者看好。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師王漢鋒明確表示,A股低估值主線可能出現相對收益。在其看來,短期地緣事件等因素導致的供應風險仍可能繼續發酵,海外出現“滯脹”的概率加大,這些因素對市場情緒的影響可能仍需消化。
“但中期而言,我國所處的增長與政策周期相對有利,‘穩增長’政策儲備空間相對充足,后續‘穩增長’政策有望繼續發力,低估值‘穩增長’板塊可能會有相對收益。” 王漢鋒認為。
當然,在經歷本輪市場調整后,低估值板塊本身的估值吸引力愈發凸顯。據中金公司測算,截至3月11日收盤,A股銀行板塊整體PB(市凈率)已降至0.61倍(相對2022年預測值),估值為2016年來最低水平。個股方面,中國平安A股在上周二史上首次跌破凈資產,但隨后抄底資金集中涌入,帶動中國平安3天上漲超12%。
國泰君安策略首席陳顯順表示,地緣局勢緊張、海外流動性收緊以及實物資產通脹仍會制約投資者的選擇范圍與風險偏好的改善,市場信心重建需要較長的時間。下一階段市場投資的機會可能在于“低風險特征”的股票,紅利策略、高股息策略與低估值策略有望成為當下投資者獲取相對收益的優勢策略。
關鍵詞二:賽道股
考量成長性與性價比
在最近3個交易日的反彈中,成長股的價格彈性得到體現,新能源及半導體領域個股漲勢突出。但拉長維度看,從去年四季度以來,以新能源、半導體、軍工為代表的成長板塊整體跌幅還是十分明顯的,申萬電力設備、電子、國防軍工指數的累計跌幅均在20%左右。
低估值板塊的優勢來自“估值”,成長股的優勢自然源于“成長”。馬上將進入年報與一季報密集披露期,若板塊業績能夠得到兌現,自然將成為帶動成長股復蘇的觸發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以來有上百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了1至2月份的主要經營數據,為即將到來的一季報提供了有益的前瞻信息。其中,不少成長類公司的業績亮麗并超出機構預期,印證其所處行業的高景氣度,對應股價也走出獨立行情。
如中天科技日前公告,受益于海上風電和新能源的高速發展,公司1至2月實現凈利潤8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00%左右。天風證券研報認為,此份業績大超預期,“碳中和”背景下公司海洋業務持續高效增長。反映到股價上,中天科技3月初股價創歷史新高,此后持續高位運行,相較大盤走勢獨立。
由此來看,雖然與2021年行業板塊普遍高增長相比,由于基數效應消失,今年高增長板塊大概率會顯得稀缺。但通過相關公開數據,仍能發現不少成長類公司的業績能夠得到有效的甚至超預期的兌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曾經估值“高不可攀”的賽道資產,在經歷過去數月的調整后,目前估值已有明顯回歸,在景氣度不發生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其“性價比”有望逐漸顯現。如Wind發布的半導體概念指數,最新PE-TTM(滾動市盈率)降至52.49倍,僅處在過去5年的16%分位。Wind新能源指數估值處于過去5年的44%分位,航天軍工指數估值處于55%分位。
關鍵詞三:風險點
警惕基本面惡化與“賽道崩塌”
整體來看,無論是低估值價值板塊還是高增速成長股,各自的優勢與行情觸發因素都較為明確,但必然也有各自需要警惕的風險點。日前,國金證券策略首席艾熊峰發布了題為《基本面投資四大門派的道與術》的研報,其中就有關于價值投資與賽道投資風險點的詳細描述。
對于低估值策略,艾熊峰表示,“市盈率法”“DCF 模型”等交易策略,其本質是買入市場價格遠低于內在價值的上市公司,等到市場糾正錯誤定價之際,便是投資者獲利之時。
艾熊峰強調,深度價值投資最重要的是要避開“價值陷阱”,這需要回歸基本面研究。“價值陷阱”主要源自公司基本面惡化的三大方面:一是行業整體走向衰退、二是公司競爭格局惡化、三是公司戰略決策失敗。
而對于近兩年火熱的賽道投資,艾熊峰認為其本質是專注高景氣的行業Beta,追求戴維斯雙擊,具體表現為“選擇最佳賽道,把握滲透率”。
艾熊峰強調,賽道投資必須警惕“賽道崩塌”。“賽道崩塌”多由于行業滲透率飽和步入成熟期或技術的全新迭代,需對產業趨勢進行密切跟蹤,避免進入“魚尾”行情。
關鍵詞四:大趨勢
A股整體性價比已經顯現
撇開具體風格,以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看,在經歷開年這輪下跌后,A股的整體投資性價比已經顯現。無論是對何種風格的投資者而言,目前時點可能都不失為一個布局良機。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師秦培景表示,無論與歷史還是和全球可比估值水平相比,A股當前估值都呈現出嚴重背離。縱向比較,上證50、滬深300動態估值分別位于2010年來的16%、29%分位,已經接近2016年2月和2018年12月的水平,而當前的國內政策環境、信用周期和外部壓力都明顯優于這兩個時期。
橫向比較,全球市場共振后主要經濟體指數估值除美股外均回歸50%分位以下,英國富時100和滬深300為最低分位29%。而A股在我國低通脹、經濟回升的背景下更應該享受估值溢價。另外,人民幣匯率依然穩定,債市和股市對幣值穩健以及基本面趨勢的反應也有背離。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也認為,目前,滬深300的估值水平已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股指中排在后幾位,這與中國經濟的中高增長水平不相匹配。
“風險偏好持續下降是近年來市場表現偏弱的主要原因,而非盈利業績的不佳。因此我始終認為,只有政策超預期,才能改變‘預期轉弱’的局面,從而提高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發揮民間資本在推動經濟發展和擴大直接融資中的主力作用。”李迅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