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重組事項即將上會,投資者要不要參與二級市場交易?對廣大中小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場風險系數極高的“賭局”,最終面對的很有可能是難咽的“苦果”。
過會不等于股價“脫韁”
近期不少重組過會的公司,其股價表現并未如預期般“水漲船高”。
洪城環境日前披露公司重組事項獲有條件通過,但公司的股價走勢卻有些“不按套路出牌”。
3月8日盤后,洪城環境發布公告稱,因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定于3月9日對公司重組事項進行審核,公司股票于3月9日開市起停牌,并將在審核結果公布后申請復牌。但在3月9日披露重組獲有條件通過后,公司股價在3月10日復牌當天小幅高開后迅速走低,截至目前累計跌幅已經超過5%。
3月2日晚,首鋼股份披露重組事項獲無條件通過,但自3月3日復牌至今,公司股價累計下跌約20%。與之類似,東方盛虹的重組申請于去年12月22日獲無條件通過,但12月23日復牌當天股價出現下跌,至今累計跌逾30%。
另外,樂通股份于去年12月15日晚發布公告稱公司重組事項被否。復牌后,公司股票連續“一”字跌停,至今股價累計下跌逾20%。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去年12月15日上會前5個交易日,該公司股價一度累計上漲約10%。
“利好”或早已兌現
“在重組事項進入最后審核階段時,能否過會對股價影響有限,主要是之前漲幅過大,‘利好’或早已兌現。”上海某私募人士告訴記者。
以京城股份為例,公司于去年12月15日宣布重組事項獲有條件通過,但自次日復牌至今股價先漲后跌,區間最大回撤超過50%。
梳理時間線可以發現,早在2020年8月,京城股份就在籌劃收購北洋天青80%股權的重組事項,但方案于2021年5月19日被否。2021年6月,公司決定繼續推進該重組事項,并于2021年9月推出更新后的重組草案。在此期間,公司股價區間漲幅超過50%。
2021年11月,被市場冠以“儲氫概念”的京城股份股價扶搖直上。整個11月,公司股價累計漲幅接近50%。
2021年12月,京城股份根據反饋意見修改重組草案后,其股價又出現一波大漲。在這期間有兩個關鍵節點值得注意:一是2021年12月8日該公司收到證監會通知,并購重組委即將召開工作會議;二是證監會網站披露將于2021年12月15日審核該公司重組事項。2021年12月8日至12月14日,京城股份的股價累計上漲接近40%。
類似案例并不罕見。上述私募人士提醒稱,從上市公司資本運作流程看,資產重組所跨周期短則數月,長則數年,期間政策變化、行業更迭、市場波動等因素都不可預知。“‘利好’或早已被消化。”
跟風套利風險高
“投機資金主要還是圍繞重組審核能否獲通過來進行短期套利,利用上市公司發布有關重組進展信披的重要時間節點,提前埋伏吸引跟風資金。投資者跟風‘豪賭’,結果可能會大失所望甚至遭受損失。”華南某大型券商投顧人士表示。
該投顧人士認為,廣大中小投資者應摒棄跟風式操作,將投資精力更多放在分析行業以及公司質地上。沒有實打實的業務積淀和過硬的業績支撐,泡沫早晚會被戳破。
事實上,上市公司重組審核流程非常透明,中小投資者完全可以通過證監會、交易所或是公司公告等多種途徑獲取監管機構對相關公司重組事項的審核動向,實時動態了解監管關注要點以及反饋的問題所在。
資深律師吳擎表示,如果重組反饋意見涉及的問題比較嚴重,且公司的回復并不能針對性地進行解釋,從過往經驗看,成功過會的概率不高。投資者可理性分析,避免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