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聯儲持續釋放“鷹派”信號,3月份加息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機構投資者對于備受關注的科技股,尤其是幾只大型科技股后市的走向預期產生分歧。部分“聰明錢”選擇暫時觀望,瞄準一些當前風險較小的板塊。
機構分歧加劇
在美聯儲即將加息的預期下,機構投資者對于科技股前景的分歧加劇。
一部分機構對于科技股前景充滿擔憂。美國銀行就在最新研究報告中表示,如果美國通脹率在未來6個月繼續按照目前的環比速度上漲,美國通脹將陷入失控的狀態。美聯儲急需迅速加息以應對目前的通脹,相對“鷹派”的升息態度可能貫穿于今年全年。然而,這將使以美股科技股為代表的風險資產陷入波動。
美國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進一步解釋稱,在通脹問題上,目前美聯儲陷入困境。通脹走勢依然強勁,油價維持高位,且全球供應鏈瓶頸依然存在。此外,工資水平可能進一步上漲,使目前的通脹問題繼續惡化,這些因素對于科技股的負面影響可能最為明顯。
然而,另一部分機構卻并不悲觀。道瓊斯市場觀察日前就發布了一組數據。從1989年以來,在美聯儲五個加息周期中,道瓊斯指數的平均回報率達到54.9%,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回報率為62.9%,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平均回報率為102.7%。而在美聯儲六個降息周期中,美股也展現了強勁的收益,道瓊斯指數平均回報率達到23%,標普500指數平均回報率為21.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平均回報率為32%。
業內人士表示,降息往往發生在經濟疲軟時期,而加息則發生在經濟過熱的時候。因此,未必如投資者所擔憂的那樣,加息會導致市場流動性趨緊,進而影響股市表現。今年1月份美股一度大幅波動,只是由于市場剛剛開始適應美聯儲政策由“鴿”轉“鷹”,在持續消化加息預期之后,市場所受影響有限。特別是從指數表現看,在此前的加息周期中,納指的回報率還要遠遠好于另外兩大指數,這從側面說明科技股抗壓能力并不差。
資金另辟蹊徑
機構投資者對于美股大型科技股前景看法不一,一些資金和機構已經開始考慮另辟蹊徑,尋找一些當前相對風險較小的板塊。具體來看,主要包括歷次加息中表現較好的工業、消費、材料、金融行業股票,以及當前估值處于歷史低位的小盤股。
高盛集團表示,按照以往經驗,美聯儲加息初期并不意味著股市下跌。從歷史上看,標普500指數在美聯儲加息周期初始階段通常保持相對彈性。在最近幾輪加息周期中,標普500指數在第一次加息后的3個月內平均回報率為-6%。但疲軟只是暫時的,在首次加息后的6個月內,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回報率為5%。標普500指數平均市盈率則在首次加息后的12個月內持平。在行業板塊方面,高盛認為,在首次加息后,美股中的工業、消費和材料類股票平均表現優于其他行業;金融股對于長期利率前景較為敏感,市場表現也較好。
富蘭克林鄧普頓股票團隊高級副總裁、基金經理Grant Bowers認為,目前美股仍值得關注,盡管部分領域估值有所上升,但一些具有較強競爭優勢、財務狀況穩健、自由現金流充裕的優質公司仍有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此外,將ESG作為重要的考察因素,有助于發掘未來可能成為美國經濟乃至全球市場龍頭的公司。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盧伯樂認為,對于美股而言,相對于大盤股,目前小盤股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非常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