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舉行期間,數字人民幣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
一位中國銀行北京分行人士向記者透露,冬奧會舉行以來,每天都有不少民眾下載數字人民幣APP并申領卡式、手環硬錢包,此外不少參與冬奧會的外籍人士也參與其中。
“相比而言,境內民眾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付款,主要基于數字人民幣的便利性,境外人士則更看中數字人民幣的個人隱私保護性。”他告訴記者。此外,不少人士認為使用數字人民幣能實現非接觸支付,進一步滿足冬奧會的防疫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民眾之所以在冬奧會期間使用數字人民幣熱情高漲,還得益于數字人民幣的使用場景極其豐富。
此前,央行營業管理部舉行2022年工作會議指出,數字人民幣冬奧會場景試點實現七大場景全覆蓋穩妥推進,落地場景約40.3萬個。
在多位數字人民幣業內人士看來,冬奧會正成為數字人民幣普及推廣的新契機。與此同時,如何讓民眾使用數字人民幣熱情持續,儼然成為新的挑戰。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組組長李禮輝表示,作為一種低碳高效的普惠型貨幣工具和支付工具,數字人民幣要充分體現其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必須實現規模化可靠應用。規模化的前提,一是底層技術達標,二是應用場景普及。
“某種程度而言,場景即規模,場景越多,數字人民幣的使用規模就越大。”李禮輝指出。
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相關部門正穩步推進數字人民幣在全量測試階段的場景擴容。此前,美團線下消費全場景已開放數字人民幣支付通道,即用戶在選購生鮮、打車出行、觀看電影等場景消費付款時,均可以通過數字人民幣支付并領取專屬的消費補貼。
“數字人民幣用于美團餐飲外賣、買菜購物等場景,表明數字人民幣在全量測試階段成效顯著。具體而言,一是底層技術的日益完善優化,足以滿足不同場景不同商戶的數字人民幣收付結算需求;二是數字人民幣開始與越來越多高頻生活消費場景形成更有效的結合,開始更大范圍地服務實體經濟與民眾生活,助力眾多小微企業獲得新的流量入口,支持小微企業實體經濟發展。”博通咨詢金融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分析說。
在一位涉足跨境支付業務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負責人看來,在冬奧會舉行期間,數字人民幣獲得境外人士的廣泛使用,表明數字人民幣已兼顧境外人士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要求,對未來數字人民幣在跨境電商支付領域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部分金融企業正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等機構開展合作,共同探索數字人民幣在跨境支付與結算方面的技術儲備與可行性分析,力爭早日實現數字人民幣收單系統在境外更多國家地區的落地。
數字人民幣為何“備受歡迎”?
由于冬奧品牌權益方面的規定,冬奧場館內僅支持VISA和現金支付。對于眾多早已習慣使用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的國內民眾而言,此項規定無疑給他們帶來一定的消費付款不便。
“所幸的是,數字人民幣恰恰有效解決攜帶現金或銀行卡的某些不便。”前述中行北京分行人士告訴記者。數字人民幣屬于中國央行發行的主權貨幣,可以不受上述規定限制,因此很多民眾在進入冬奧會場館后,紛紛下載數字人民幣APP并使用數字人民幣開展各類消費付款。
記者多方了解到,為了最大限度方便民眾使用數字人民幣,相關部門在冬奧會期間持續推進銀行受理端、商戶服務端、個人消費端的數字人民幣支付受理系統全覆蓋,令數字人民幣消費場景擴展至40.3萬個,涵蓋“食、住、行、游、購、娛”等眾多生活場景。
多位北京民眾向記者透露,目前無論是交通出行、商場購物、文化旅游、還是醫療衛生等場景,使用數字人民幣付款都變得相當便捷高效。
記者還多方了解到,數字人民幣在支付環節的小額匿名性與高效便利性,同樣吸引不少參與冬奧會的外籍人士青睞。
“在冬奧會舉行期間,不少外籍人士都在申領不同樣式的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嘗試使用數字人民幣付款。”前述中行北京分行人士透露。
記者了解到,為了方便外籍人士在冬奧會期間使用數字人民幣,相關部門對他們下載數字人民幣APP操作流程做了諸多優化,比如使用蘋果手機的外籍人士,只需注冊中國地區apple id,就能通過境外手機號前往App Store搜索數字人民幣并下載安裝數字人民幣APP,快速開立數字人民幣錢包,用現金或銀行卡兌換數字人民幣消費;使用安卓手機的外籍人士則數字人民幣官方下載頁面下載安裝數字人民幣APP。目前,數字人民幣APP支持近百個冬奧會參賽國家和地區手機號注冊和開通錢包。
“經過數天運營,我們發現很多外籍人士使用數字人民幣,一方面是出于好奇心,另一方面是他們特別青睞數字人民幣的小額支付匿名性,可以有效保護他們的個人信息隱私。”他指出。
在多位數字人民幣業內人士看來,若數字人民幣面向冬奧會外籍人士取得良好使用體驗,對數字人民幣在跨境電商支付結算方面的應用探索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依據。
“目前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在收款結算環節,面臨國際電匯的較高手續費與較慢資金到賬時效困擾,若數字人民幣能在跨境電商付款結算等領域得到普及,既能大幅提升跨境電商領域小微企業收款效率,還可以有效降低他們的收款成本,助力這些外貿新業態更好地發展。”一位外貿企業跨境支付服務平臺負責人向記者指出。但是,由于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涉及的交易、結算鏈路更加復雜,海外合作銀行的數字人民幣錢包服務能力方面也千差萬別,需要相關金融機構結合境外各國金融監管與合規操作要求,提供更完善全面的試點方案設計能力。
“所幸的是,有了外籍人士對數字人民幣使用的良好體驗,相關業務推動將顯得更有底氣。”他坦言。
推動數字人民幣融入日常生活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何延續冬奧會期間民眾的數字人民幣使用熱潮,儼然成為新的挑戰。
“這需要數字人民幣消費場景的持續擴容。”一位涉足數字人民幣受理系統搭建優化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總監表示。尤其在冬奧會帶動數字人民幣APP用戶下載量與使用量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若消費場景不足,可能會影響廣大民眾的數字人民幣支付體驗與使用熱情;反之消費場景足夠廣泛,則能更有效地培養民眾的數字人民幣使用習慣,加快數字人民幣在日常生活消費的使用頻率與普及推廣。
記者多方了解到,年初數字人民幣上線以來,其子錢包已支持推送到美團、京東、億通行、滴滴出行、天貓超市、攜程、順豐、網上國網、愛奇藝等50多個平臺,覆蓋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等多個場景。
“目前,能實現全場景開放數字人民幣使用的平臺,仍然屈指可數。”他表示。究其原因,一是全場景開放涉及的不同行業與眾多商戶,令數字人民幣交易與結算鏈路變得極其復雜;二是不同銀行的數字人民幣錢包服務能力有所差異,需要平臺提供相應的定制化試點方案,既滿足合規操作,又能充分體驗商戶結算體驗的一致性。
美團對此做了大量的探索嘗試,率先在餐飲、外賣、生鮮零售、共享單車、美團打車、酒店旅游、電影演出、休閑娛樂等200多個線下消費全場景引入數字人民幣付款,這也是數字人民幣首次實現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全場景覆蓋。
一位美團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美團對此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在打通數字人民幣民生應用場景、改善商家受理環境方面采取了大量推進工作,并在交易記錄、賬單展現等環節做了諸多優化,逐步有序開放運營,確保線下全場景開放試點的穩健開展,二是基于央行相關部門的傘形錢包規范要求,結合銀行的數字人民幣錢包服務能力設計了試點方案,既滿足合規要求又能實現商家結算體驗的一致性。
這位美團相關負責人指出,在相關部門指導下,美團將繼續沿著“綠色普惠+消費場景”的發展方向,在更多業務場景進行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設計與探索,助力數字人民幣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與百姓生活。
在上述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總監看來,若數字人民幣場景擴容能與冬奧會場景實現有效“銜接”,無疑將推動數字人民幣進一步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加大數字人民幣在日常生活消費的普及力度與使用范疇。
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透露,未來央行將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部署,繼續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進一步深化在零售交易、生活繳費、政務服務等場景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將數字人民幣的研發試點落腳到服務實體經濟和百姓生活,讓更多企業、個人能感受到數字人民幣的價值,充分激發產業各方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