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冬奧會的一大亮點為“科技奧運”,眾多高科技產品在冬奧會“大展身手”,其中就包括區塊鏈技術。它的技術優勢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不可篡改、數據共享等,基于此,區塊鏈技術被應用于冬奧會多個環節,為冬奧會的食品安全保障、綠電供應、版權保護、政務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區塊鏈技術正從“泡沫破裂低谷期”邁入“穩步爬升復蘇期”,利好政策出臺,多場景應用落地。不過距離技術產業化應用還需一定的時間。“區塊鏈是一個持續建設的數據庫,是一個持續的承載平臺,它的建設和最終能夠發揮效果之間,還有一個周期。”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交子區塊鏈研究院院長、迅鰩科技創始人兼CEO夏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區塊鏈賦能溯源系統
對于大型體育賽事而言,食源性興奮劑是食品安全管控的重點,一旦運動員在興奮劑檢測中呈現陽性,到手獎牌也將失之交臂。北京2022年冬奧會更特殊的一點在于,這是在新冠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召開的全球性質體育賽事,因此食品安全保障還面臨新冠病毒防控的挑戰。
如何進行食品安全保障?食品供應鏈監管是其中關鍵一環。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徐進表示:“以豬肉為例,要經歷養殖、屠宰、分割、冷凍等環節后進入總倉,再擺上餐桌,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有微生物的污染。”此外,進口食品的供應鏈相對將更長。
漫長的食品供應鏈條中,如何高效、準確地監管成為一大難題,一旦發現問題,如何快速找到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也極為關鍵。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開透明、數據共享等技術特征恰好解決了這些難題。
此次冬奧會建立了一套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據了解,這一系統實現了食品實物和數字身份相錨定,保障標簽及溯源信息的不可偽造和篡改,并可實現全過程溫度監控,實現食品及原材料“從農田到餐桌”來源可查、去向可追。
除了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區塊鏈技術還應用于此次冬奧會的其他環節。
去年10月26日,基于國網長安鏈主節點的冬奧綠電溯源應用系統在首鋼園國家電網公司冬奧電力保障服務中心正式投運。據了解,該系統集成北京冬奧電力運行保障指揮平臺綠電模塊,依托長安鏈自主可控存證能力,實現冬奧綠電生產、傳輸、交易、消納全鏈條可信溯源,為100%綠電供應提供數據支撐。
產業化仍需一定周期
提及區塊鏈技術,最初火爆的原因多是源于挖礦、炒幣等概念,熱度很高,但也有很大泡沫。這些是區塊鏈等技術型概念前期發展的必經階段。星瀚資本楊歌曾表示,區塊鏈技術即將進入穩步爬升復蘇期。IT咨詢機構 Gartner在《2021中國ICT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中提到,據2021年中國ICT技術成熟度曲線,當前中國區塊鏈技術整體即將完成從“泡沫破裂低谷期”向“穩步爬升復蘇期”轉變的進程,且下一階段將進入生產成熟期,有望在更廣泛的場景中得到成熟和有效應用。
業內人士也對這一觀點表示贊同。夏琦近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前期整個區塊鏈行業更多是在炒作這一概念,后來隨著國家的規范治理和行業的逐步成熟,逐步回歸到技術本身,利用技術賦能行業。“差不多到了這樣的一個時機,穩步爬升目前的話應該剛剛開始。”
夏琦認為,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中,政務行業先行一步,場景與技術融合較好。“政府憑借其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推動實施的力度和幅度更大。那么跟政府相關的領域,包括新型的智慧城市建設、政務治理、司法、知識產權保護等,可能會快速產生效果。”夏琦表示。
從政策支持的角度來看,國家近幾年對區塊鏈技術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2019年,區塊鏈被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2020年,國家發改委首次將“區塊鏈”列入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2021年區塊鏈首次被納入國家五年規劃當中。
“從2022年開始,區塊鏈將迎來集中落地浪潮。”趣鏈科技副總裁張帥對記者表示。
那么大規模的產業化應用還需要多久呢?張帥認為,可能還需要十年時間。“本質上看,區塊鏈技術發展仍然處于完善階段,需要‘呵護’和避免‘捧殺’。面臨最大的困難則是如何實現‘去偽存真、脫虛向實’。”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