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凱萊英醫藥集團公開發行H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至此實現了“A+H”兩地上市。這家總部位于天津的CDMO(醫藥合同定制研發生產)公司,主要業務是為國內外大中型制藥企業、生物技術公司提供研發和生產服務,公司副總裁徐向科將其描述為“啃”下新藥研發過程中“難啃的硬骨頭”。
上世紀90年代,凱萊英還只是美國一家從事實驗室技術開發和工藝優化的中小企業,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公司領導團隊決定在中國進一步擴大服務能力,此時,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伸出了橄欖枝。
徐向科告訴記者,相比于當時天津經開區的眾多跨國巨頭,凱萊英只是一個初創型的小公司,但管委會招商團隊十分積極,主動到美國對接需求,為企業提供了包括辦公場所在內的各種初期運營的基礎條件。“這體現了天津經開區非常有前瞻性,能夠看到醫藥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在我們還名不見經傳的時候,敢于把這一類型的企業引進來。”他說。
1999年落戶天津時,凱萊英只有700平方米的實驗室和14名員工,短短5年后,企業的銷售額就突破5000萬元,員工數也擴充至350人。2005年,占地10萬平方米的凱萊英生命科學技術(天津)有限公司成立,銷售額突破億元。2011年正式成立凱萊英醫藥集團。
一步一個腳印,如今,凱萊英在全球擁有8家研發生產基地、20家公司、7000余名員工,業務范圍覆蓋藥品全生命周期,市值超過千億元,小分子CDMO業務表現尤為突出,許多國際知名藥企都是其長期合作伙伴。在藥物研發生產外包細分領域,凱萊英的市場占有率居世界前列。
徐向科認為,作為從事專業化藥物研發生產服務外包的平臺企業,凱萊英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技術創新,他介紹,目前集團研發人員占比超過43%,是典型的知識密集型和技術驅動型公司,每年銷售收入的8%以上都會投入到研發中。
“我們經常說凱萊英是土生土長的天津企業,可以感受到這里制定了很多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支持企業在這個賽道上向前邁進。”徐向科說,“凱萊英從最初的幾百平方米實驗室,發展到在濱海新區有7家公司、人員超過3500人,都體現出我們在天津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眼下,天津正在打造“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生物醫藥被列為重點新興產業。“這進一步增強了我們的信心,擴大在天津的投資。”徐向科介紹,目前,企業的綠色關鍵制藥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小核酸藥物合作項目以及化學合成大分子擴能項目均在建設中,總投資超過30億元。凱萊英還與海河產業基金等共同發起設立了海河凱萊英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投資基金,支持更多行業企業在津發展。
國內創新藥發展進入黃金期,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全面推廣,CDMO行業迎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為把握這一發展契機,徐向科表示:“我們要做全球藥品的生產研發的合伙人,不斷把好的藥物生產制造項目吸引到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