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纖行業頭部企業之一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際復材)擬上市創業板。
記者注意到,2019年和2020年,國際復材曾從良春集團有限公司處收購的新三板控股子公司宏發新材(833719,OC)為其貢獻了絕大部分凈利潤。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在風機價格下行趨勢下,宏發新材凈利潤同比下滑超50%,國際復材則受益于玻纖價格上漲,迎來業績大幅增長。
不過,受行業周期影響之外,玻纖(制品)行業還存在能耗較大的特點,報告期內(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國際復材的能源采購金額占其采購總額的三成以上。隨著電力和天然氣等能源價格上行,無疑將給國際復材造成較大成本壓力。同時,能耗“雙控”政策給國際復材帶來的影響,仍待后續觀察。
控股子公司業績貢獻大
國際復材主營玻璃纖維及其制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是我國玻纖行業的幾大頭部企業之一。不過,真正對國際復材影響至關重要的,是其新三板控股子公司宏發新材,后者主營業務是生產、研發及銷售粗紗制品,是風電行業的上游復合材料公司。
回顧宏發新材,2013年,國際復材以3.23億元從良春集團有限公司、談昆倫、談靈芝等手中收購了常州市宏發縱橫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宏發新材曾用名)60%的股份。彼時,宏發新材已是玻纖多軸向織物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是國內生產設備最多、產能最大的專業供應商,其風電織物產能5.5萬噸,市場占有率30%以上,居全國第一。
談昆倫、談靈芝即是良春集團有限公司實控人談良春的子女,目前,國際復材持有宏發新材60%的股份,談昆倫、談靈芝兄妹共同持股40%。
而宏發新材隨后的業績表現說明,國際復材對于風電行業的“押寶”押對了。
招股書(申報稿)顯示,2018~2020年各年度,國際復材的凈利潤分別為2.13億元、1.67億元、5.84億元。而宏發新材同期的凈利潤分別為0.84億元、2.13億元、4.18億元。可見,尤其在2019年和2020年,宏發新材貢獻了國際復材的絕大部分利潤。
不過,到了2021年上半年,風機價格下行,倒逼風機零部件價格下跌,再疊加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宏發新材業績下滑嚴重。
2021年上半年,宏發新材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53.09%,宏發新材在其半年報中表示:“根據客戶需求,公司調低了產品銷售價格,且原輔料、運輸等價格上漲原因,最終導致利潤減少。”
與此同時,國際復材卻受益于玻纖產品價格上漲,其毛利率一改多年下行的頹勢,由2020年的25.26%上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32.55%。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復材的業績表現仍將很大程度上受風電產業以及玻纖價格的影響。
此外,記者注意到,2021年8月,宏發新材將2020年年報進行了更正。例如,宏發新材對其2020年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數據便存在較大改變。更正前的年報中,宏發新材對第一大客戶LM Wind Power(Schiphol)BV和第三大客戶時代新材(600458,SH;昨日收盤價13.70元)的銷售金額分別為4.44億元和3.79億元。而更正后的年報中,上述數據變更為了5.27億元和4.21億元。
對于2020年年報更正的原因,宏發新材表示,是因財務數據更正、統計口徑調整等事項所導致。
而在2020年8月26日,宏發新材也曾發生未經董事會審議便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的情況,宏發新材隨后在當年9月7日才召開董事會進行追認。
能源成本或將迎來上升
從國際復材的采購情況來看,2018~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各期間,能源采購分別占國際復材各期間采購總額的39.91%、42.89%、34.48%和34.31%。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下半年,全國工商業用戶電價和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一度有所增長。當年10月1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要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電力市場,按照市場價格購電,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市場交易價格將在基準電價上可上下浮動20%,對高能耗企業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
因此,對工商業用戶而言,或將迎來電價成本上升。2021年12月,就有部分省份的工商業電價迎來上漲。這或導致國際復材能源成本上升。
此外,國際復材所處的建材行業也或受到能源“雙控”影響。
記者注意到,2021年11月19日,《中國建材報》發布的一篇評論文章表示,近期各地因為雙控目標的壓力,已經基本上暫停了玻璃纖維池窯項目的審批,甚至有廣東、江蘇將玻璃纖維行業納入“高耗能、高排放”目錄進行管控。
“我也是調研了一些企業,他們跟我說是‘雙控’影響沒有這么嚴重,尤其是頭部的一些企業,暫時沒有受到明顯的限制或影響。他們的生產成本是肯定會增加的,尤其是天然氣和一些化工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但是他們池窯生產線的產品價格較往年來說還是處在一個歷史高位的水平,所以他們現在的行業利潤還是存在優勢。”卓創資訊分析師劉陽表示。
那么,玻璃纖維是否有可能被重慶地方政府部門認定為“兩高”行業呢?國際復材及其子公司宏發新材是否有可能被政府部門認定為“兩高”企業?國際復材業績是否會受到能源“雙控”政策影響呢?對此,記者在2021年12月9日向國際復材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