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數字人民幣試點進展迅速,落地場景不斷增加,“CBDC”已成為代表我國金融創新的閃亮“名片”。
7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首次公布了數字人民幣試點相關數據:截至2021年6月30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超132萬個,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余個、對公錢包351萬余個,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余筆、金額約345億元。
11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出席香港金融科技周2021大會時表示,截至2021年10月22日,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開立1.4億個,對公錢包1000萬個,累計交易筆數1.5億余筆,累計交易金額約620億元。
可以看出,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數字人民幣應用規模增長顯著,個人錢包開立數量為初次公布數據時的6.7倍,對公錢包開立數量2.8倍,累計交易金額接近1.8倍,累計交易筆數超過2倍。
與網紅、高頻場景“強強聯合” C端應用加速擴容
2020年10月,數字人民幣在深圳羅湖開始首次大規模公測。進入2021年,數字人民幣C端消費場景應用試點加速擴容,其中包括許多高頻、熱點消費場景,通過一系列強強聯動,數字人民幣在普通金融消費者群體中逐漸深入人心。
2022年2月,北京冬奧會將盛大開幕,作為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和冬奧會籌辦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人民幣北京冬奧場景試點正在穩妥有序地推進。10月舉辦的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莫萬貴介紹了央行指導下北京市數字人民幣試點具體情況,其中重點構建面向冬奧會場景的數字人民幣全生命周期管理、應用和服務體系,冬奧場景已落地35.9萬個,實現交通出行、餐飲住宿、購物消費、旅游觀光等7大類場景全覆蓋。另據試點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張家口賽區冬奧安保紅線內數字人民幣支付場景基本實現全覆蓋。在冬奧安保線外,數字人民幣落地場景也已遍地開花。例如,寧遠機場、張家口轄屬高速公路、加油站、崇禮公交實現數字人民幣支付全覆蓋。
同時,北京市朝陽區環球度假區、“網紅打卡地”三源里菜市場,北京市軌道交通全線刷閘乘車和購票支付等熱點、高頻場景也相繼試點數字人民幣應用。11月,北京市軌道交通指揮中心乘客信息部部長喬磊公開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軌道交通全路網實現數字人民幣支付刷閘乘車,8月新增支持數字人民幣購票、購卡、補票和充值等服務。目前,數字人民幣在北京軌道交通的日均使用量約為3100人次。
除了線下場景,數字人民幣也在線上網購場景中同樣表現亮眼。根據京東科技發布的“雙十一”京東場景數字人民幣戰報顯示,10月31日至11月11日,近38萬個數字人民幣子錢包被推送到京東App,超過10萬人在京東App使用數字人民幣消費,累計訂單數超過24萬筆。
稅務、跨境業務不斷擴展 B端應用未來可期
2021年,數字人民幣不僅在C端消費場景大展拳腳,也不斷創新、拓展B端對公場景。
截至目前,大連、上海、深圳、北京等城市,海南省和雄安新區先后落地數字人民幣繳稅業務。針對大額繳稅領域,大連于2021年9月落地了全國首筆數字人民幣線上個人繳稅業務;在跨區域支付領域,工行上海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支行已支持數字人民幣跨區域稅費繳納,首位參與者支付了因異地房產租賃收入產生的個人所得稅;在深圳,一位在中國香港籍創業人士也于10月使用數字人民幣完成繳納個人所得稅。
12月6日,工商銀行河北雄安分行上線省內首筆數字人民幣網點繳稅業務。雄安新區稅務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稅務部門將逐步開發自助辦稅終端數字人民幣繳稅功能嵌入、辦稅廳數字人民幣機具布設、電子稅務局與數字人民幣APP互嵌互聯等數字人民幣稅務應用場景,進一步推動數字人民幣應用在雄安不斷推廣。
除了數字人民幣繳稅業務外,電商對公支付、保險、租賃等領域也正在逐漸引入數字人民幣應用。
5月下旬,海南跨境進口電商企業——國免(海南)科技有限公司使用數字人民幣完成支付,這是數字人民幣首次應用在跨境進口電商支付場景;11月29日,在人民銀行大連市中心支行、大連證監局和大連銀保監局的指導下,郵儲銀行大連分行、人保財險大連市分公司和安糧期貨東北分公司共同完成了全國首單數字人民幣參與的“保險+期貨”項目落地;12月9日,農行深圳市分行與華為聯合發布了租賃資金監管領域的創新應用成果,標志著業內基于數字人民幣的首個云側智能合約應用成功落地。
推動數字人民幣加快發展步伐的政策也相繼出臺。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試點,探索建設數字資產交易場所等意見指導;12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會議強調,明年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農信社改革和債券市場改革,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統籌監管,穩妥有序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業內普遍認為,數字人民幣落地條件逐漸成熟,推廣工作將全面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