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在相關部門指導下,數字人民幣的碳中和試點場景再度擴容。近日,北京、上海、海南、深圳、蘇州、西安、長沙、成都、雄安新區等9大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用戶在美團平臺點外賣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買生鮮自備環保袋,在線購買電子機票火車票,都將獲取一定數值的數字人民幣獎勵。
這是數字人民幣首次大規模進入民眾日常生活的全低碳場景。
此前,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主要集中在綠色出行領域。比如工商銀行推出鼓勵用戶地鐵出行的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長沙等城市則將數字人民幣用于激勵民眾公交出行。
在業內人士看來,綠色出行的場景相對單一,未必能充分發揮數字人民幣在普及民眾低碳生活理念的優勢。比如2017年美團推出“無需餐具”選項以來,逾9500萬用戶在外賣下單時選擇不需要一次性餐具。若數字人民幣獎勵機制能在這些場景獲得更大應用,無疑將激發更多民眾提高踐行低碳生活的積極性,加快社會低碳綠色發展步伐。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美團將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場景擴展到外賣、生鮮購買、網購機票火車票等場景,或將引領行業布局風向,讓數字人民幣應用普及與降低能源消耗更加“緊密關聯”。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
上述知情人士坦言,要進一步擴展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還需解決諸多技術挑戰。比如碳中和試點場景的持續擴容,一方面意味著數字人民幣獎勵投放量與資金規模日益擴大,民眾使用頻率也持續提高,相關場景平臺與金融機構需有效解決高并發狀況下的業務處理能力,確保整個數字人民幣運營系統可靠安全;另一方面使用數字人民幣的民眾增加,如何提升客戶體驗,避免延時到賬與付款清算滯后等問題出現,也給場景平臺與金融機構提出更高挑戰。
記者多方了解到,為了備戰此次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擴容,美團聯合多家銀行進行了多輪壓力測試,根據測試人員的實時反饋,持續優化底層架構和業務流程,確保數字人民幣運營系統在更多低碳場景應用環節保持極高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直言,雙碳戰略對中國綠色發展提出更高要求,而公眾環保意識是社會能否走向低碳發展的一大關鍵因素。近年,如何充分發揮數字人民幣特點,以數字人民幣為載體持續提升公眾環保意識,正成為相關部門積極探索的一大方向。如今,隨著數字人民幣在更多低碳生活場景得到應用,表明數字人民幣普及助力民眾環保意識提升的效果正逐步顯現。
數字人民幣助力民眾踐行低碳生活“初見成效”
在西南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看來,數字人民幣既具有可編程屬性,又能加載智能合約用于條件支付,特別適用于民眾低碳環保行為的激勵。比如民眾在完成相關低碳行為后,可以在支付環節將觸發數字人民幣預置的“碳中和獎勵條件”,獲得相應的數字人民幣獎勵,此舉將大幅提升民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的積極性。
記者了解到,這令眾多參與試點的機構將數字人民幣普及,作為鼓勵民眾低碳騎行的新措施。
在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指導下,9月初,美團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蘇州、西安、長沙、成都、雄安新區等9大數字人民幣試點地區啟動數字人民幣低碳騎行試點活動。截至目前,這項試點活動吸引約800萬用戶報名參加,其中約200萬用戶下載開立了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累計產生逾4200萬綠色騎行公里數,與駕駛普通燃油車相比,同等運量預計將減少碳排放量約11400噸。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低碳騎行的用戶,繼續選擇低碳騎行的比例超過一般用戶,表明數字人民幣獎勵機制對鼓勵民眾參與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較好的正向激勵效應。”一位美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這驅動活動主辦方決定加快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擴容的步伐。此次郵政儲蓄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三大運營機構聯合美團平臺在網購機票火車票、外賣、海鮮購買等低碳生活場景引入數字人民幣獎勵機制,一方面是鑒于美團擁有龐大客群,可以鼓勵更多民眾提升低碳環保生活意識,另一方面得益于美團在此前數字人民幣低碳騎行試點方面積累了豐富操作經驗與技術儲備。
一位第三方支付機構負責人表示,隨著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擴容,整個數字人民幣底層技術與運營系統可靠性穩健性將面臨新的考驗。首先,試點擴容勢必加大數字人民幣投放規模,對平臺在數字人民幣資金劃轉與支付清算的即時性與準確性帶來更高的挑戰;其次,此次擴容的低碳生活場景普遍具有高頻小額特征,且用戶群體較大,對數字人民幣在高并發狀況下的處理能力也構成新的壓力;最后,相關金融機構與場景平臺需做好技術與系統的新銜接,確保數字人民幣在更大使用范疇能實時驗證用戶身份與數字人民幣到賬狀況,避免延時到賬等異常狀況出現。
“需要注意的是,若此次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擴容能取得良好成效,意味著數字人民幣將更具備數字現金的屬性,對數字人民幣在更多地區更多場景普及奠定基礎。”他指出。
陳文直言,美團等場景平臺借助自身生態場景助力數字人民幣在綠色低碳消費全鏈條的探索,無疑給數字人民幣與國家“雙碳”戰略日益融合提供了值得借鑒的行業范式。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圍繞數字人民幣開展綠色創新,數字人民幣賦能社會綠色低碳發展的功能將大大強化。
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擴容提速“新征途”
隨著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擴容,越來越多平臺開始期望數字人民幣獎勵機制在綠色辦公、生活繳費、二手商品回收、網絡購買景點門票、預約辦公等更多低碳場景得到應用。
一位專注綠色辦公技術普及的機構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他們正與銀行等機構開展合作,探索將數字人民幣獎勵機制融入各類綠色辦公場景,鼓勵寫字樓企業進一步加大無紙化辦公、增加二手辦公用品回收利用、在員工點餐環節推廣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若企業在這些領域能取得約定的成績,他們也有機會獲得相應的數字人民幣獎勵,作為增加企業收入的新方式。”他告訴記者。目前,一度困擾企業的數字人民幣使用問題已迎刃而解。因為企業可以通過銀行結算渠道將數字人民幣“提現”換成法定紙幣,開展各類經營活動。此外,數字人民幣在可靠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支付即結算”,也有助于提高企業資金周轉效率。
這位專注綠色辦公技術普及的機構負責人透露,目前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相關部門擔心數字人民幣運營系統在這些新低碳場景能否實現良好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以及相關部門如何精準判斷企業是否真正完成相應的綠色辦公要求,沒有虛構行為“騙取”數字人民幣獎勵。
“目前我們也在通過科技手段解決綠色辦公各個場景的數據收集,甄別哪些綠色辦公場景不存在欺詐風險,進而推動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的持續擴容。”他告訴記者。
前述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圍繞數字人民幣碳中和試點的擴容,相關部門始終保持穩步推進的策略,即成熟一項,推進一項,力爭數字人民幣在各項應用測試環節做到“萬無一失”。
此前,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在芬蘭央行新興經濟體研究院成立30周年紀念活動期間表示,未來中國央行將根據試點情況,有針對性地完善數字人民幣的設計和使用,其中包括完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建設,提升數字人民幣普惠性和可得性。
在業內人士看來,要讓數字人民幣成為助力民眾提升低碳生活理念的“新引擎”,相關部門還需擴大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場景,包括推動數字人民幣在網絡外賣、在線買菜、共享單車等場景的支付應用,當民眾獲取更便捷全面的數字人民幣使用體驗,對踐行低碳生活獲取數字人民幣獎勵的積極性也將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