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研所與香港金管局開展系列合作,共同探索央行數字貨幣在改善跨境支付方面的可行性。”12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定位與展望聯合研討會”上表示,人民銀行與香港金管局近年來積極攜手合作,共同探索金融科技和央行數字貨幣在改善跨境支付、便利國際貿易結算等領域的作用,第一個合作項目是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技術測試。
據穆長春介紹,數研所與香港金管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從技術角度對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功能進行測試,以期為兩地居民跨境消費等業務場景提供更為便利的支付服務。雙方已成功開展第一階段技術測試,實現在香港本地銀行和指定香港商戶范圍內,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充值、轉賬和消費的基本功能。目前雙方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的研究工作,探索數字人民幣系統與“轉數快”快速支付系統的互聯互通方式,在尊重香港本地居民使用習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支付效率。
“舉個例子來說,未來內地游客使用數字人民幣在香港購物,貨幣兌換會在兩個錢包間完成,當地商戶將以港幣收款,因此不會出現貨幣替代的情況。當疫情結束,人們可以自由地來往內地與香港時,數字人民幣錢包將大大提升兩地的跨境支付便利化水平。”穆長春說。
第二個合作項目是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穆長春表示,在國際清算銀行合作框架下,數研所同香港金管局、泰國央行以及阿聯酋央行一道,探索建立基于法定數字貨幣的跨境支付多邊合作機制。項目研究通過分布式賬本技術以實現央行數字貨幣對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結算,便利跨境貿易場景下的本外幣兌換。
他表示,目前項目已初步完成貨幣橋測試平臺的搭建,并通過技術測試檢驗了貨幣橋在國際貿易結算場景下進行跨境支付交易的可行性,同時證明貨幣橋可有效提升跨境支付效率、降低支付成本、提升交易透明度。
“未來,貨幣橋項目將結合新型業務用例拓展更加廣泛的應用場景,提升貨幣橋的可用性、兼容性及多樣性,同時探索與更多系統的靈活對接,以達成多方共贏的局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拓展貨幣橋‘朋友圈’,共享共建合作網絡。從另一個角度看,貨幣橋也可以給香港的銀行、交易所等機構帶來跨境支付上的便利,激發當地市場潛能,注入創新動力。”穆長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