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羅萬象而又充滿神秘的資本市場,它吸引了劉曉這樣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基金經理。與眾多工科類專業、有著固定研究方向的基金經理不同,金融碩士出身的劉曉,是國海富蘭克林一名“土生土長”的基金經理,她對各行各業都保持著開放和學習的態度。
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劉曉從14年的投研生涯中總結出了一套投資思路,“任何行業都能夠從中找到好公司,很傳統的行業中也能買到具有成長屬性的公司”。
在當前結構性的行情下,如何在研究中覆蓋更多行業,如何從行業中挑選個股,如何保持均衡分散的組合,如何守住初心不被震蕩的市場所影響?帶著諸多問題,記者來到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辦公室,與基金經理劉曉展開了一場深入的對話,這位均衡分散風格的選手,更希望能夠提升長期勝率,為基金持有人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
保持開放包容態度
2007年,上海財經大學碩士畢業的劉曉加入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正式開啟了投研生涯。入行至今,她積累了頗深的行業研究經驗,覆蓋了機械設備、電氣設備、新能源、環保、煤炭、公用事業等多個行業,2017年當上公募基金經理之后,她也一直在堅持做最扎實的行業研究。
大制造行業是劉曉研究時間最長的行業,同時這也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大行業。“行業廣而雜”,劉曉形容研究這個行業更像是一個體力活,需要研究員對各個細分領域保持足夠的關注度。
當劉曉發現一個細分領域機會時,她會去觀察是否具有2-3年的可持續性增長,這也是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的投資文化和風格,公司對研究員的要求是尋找2-3年能維持增長,而不是短期某個季度大漲的個股。
“各行各業既有熱門賽道,也有沒人看的傳統行業。”不追逐熱點的劉曉希望從各個行業里挑選有阿爾法的標的配成一個組合,達到分散單一行業波動風險的作用。
正如劉曉而言,她對行業的研究一直是保持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更多的是站在持有人的角度,希望提升持有人投資的體驗,長期持有基金,而不是去做某種風格或行業的短期彈性產品。
在行業研究方面,劉曉一直對陌生的行業保持著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訪談時,她向記者解釋稱,雖然自己不是某個產業背景出身,但被分配到了覆蓋面更廣的機械行業,必須提高自己對各個細分行業的快速學習能力,也是一個不斷收獲和充實的過程,最主要的還是能夠抓住每個行業最關鍵的主要矛盾。
在細分的機械設備領域可以關注的重點有很多,比如,一些新興賽道的公司;進口替代和海外出口的公司,具有明顯進口替代邏輯或者國產替代化結束面向海外出口的公司,它們的市場份額會獲得成倍增長;還有一類產品不斷革新和應用領域不斷擴展的公司。
均衡分散耐心持股
自上而下選擇行業,從一個大行業里挑選細分的行業,對行業研究能力要求較高,劉曉更加追求均衡分散,前十大重倉股占比較低,常年較低的換手率也使得她的投資風格更偏向穩健。
“我的風格對于我而言,體力活更多一些。”劉曉不止一次強調,自己的研究覆蓋面廣,需要耐心和堅持。從她管理的基金來看,國富深化價值是其目前管理時間最長的1只基金,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22日,任職回報率達到239.98%。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這只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在行業分布上顯得更為分散,持倉占比也不高,占基金凈值比僅為24.57%。
劉曉挑選個股的方法是自下而上,重點股票池數量維持在40-50只,很多股票換手率低,持有時間達到2-3年甚至更長。“股票池數量維持在40-50只是一個相對舒服的狀態,較低的換手率能夠讓我能夠跟蹤到每家公司基本面,也不會過于持股集中,不會影響到組合的穩定性。”劉曉表示,在追求均衡分散持倉的原則上,更看重長期的高勝率。
從她持倉的所有股票來看,正如涵蓋眾多領域的大制造業一樣,她持倉的行業也是包羅萬象,僅從重倉股中便能看出劉曉對“陌生”行業的熟悉程度,重倉股行業分布包括金融、白酒、能源、光伏等。選擇金融股的邏輯是更看好財富管理業務未來的快速增長,在均衡配置的思路下,第一重倉股的倉位相對較低。
劉曉還會從市場上挖掘一些冷門股,觀察一家公司是否會有技術迭代,或者能否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取得更高的市占率,或者找到新的應用領域。這些都是她把握公司投資邏輯的訣竅。
談及較為深刻的一次投資案例,她提到,自己在2017年時,兼任新能源行業研究員,發現了某家主營單晶硅片等業務的公司,并在這只個股上獲取了不菲收益。
“此前4年里,這家公司面臨的分歧很大,但我一直堅持持有該公司,雖然當初它只是一個非主流路線里的領導者,主營業務市場占比非常低。之所以選擇這家公司背后有兩個邏輯,一是單晶硅片替代多晶硅片,二是作為單晶硅片領域的龍頭公司,它向下游不斷拓展新的組件業務,很快將這個業務做到行業第一。市場對它的分歧慢慢消除,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成為行業大白馬。”劉曉說,其實,長期持有挺考驗人性,但當你能看到行業前景一片光明,就會花時間一直耐心持有。
更注重長期勝率
談及今年二級市場最火熱的賽道——新能源汽車,劉曉認為,從確定性的程度上來講,整車目前處于百花齊放的狀態,格局尚不穩定,反而不如電池,電池的地位相當于是發動機,與整車廠商相比,電池更具有話語權。如果掌握了電池技術路線的迭代,就能影響到上游材料的格局,同時也會傳導至下游整車行業。目前來看,電池在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處在關鍵地位。
同樣備受關注的光伏行業,在劉曉看來受技術擴散影響,長期來看,依舊是一個有很大提升空間的成長行業。
對于行業的選擇和研究,在劉曉身上會有一種執著和堅持,她認為有些長年不被看好的行業,反而存在一些投資機會,但是市場的熱情又往往很快就消散。
劉曉擬管理的新基金——國富匠心精選已于11月15日開售,如基金名稱中提及的“匠心”一樣,她在行業研究和選擇上也始終秉承著這股精神去努力。她更想建立一個長期的投資規劃,精心提高勝率,不斷打磨判斷行業的能力。在目前已關注的行業上夯實子行業的研究,同時,拓展一些從未研究過的行業。
均衡分散的風格有利有弊,但這在于考核目標的不同,有些基金短期或者某個年度業績突出,劉曉希望的是長期業績排名能更靠前,公司對于基金經理3-5年維度的業績考核占比更大,這種長期穩健的風格也更適合劉曉。“還是希望管理的產品能夠成為持有人的長久底倉”。這是劉曉身處國海富蘭克林基金的投研文化和投資理念背景下,從中領悟到的長期投資價值觀。
談及未來的市場走勢,劉曉表示,明年上半年經濟壓力可能會明顯增大,國內的貨幣政策獨立性會受到美聯儲方面比較嚴峻的考驗,同時也期待政策方面的拉動,從上下游產業鏈的角度來看,中游會有修復,但相對不利于上游,因為上游資源股已經漲了太多。地產產業鏈應該是一個逐漸恢復的過程。目前需要謹慎的是出口數據,但這方面業內人士也有很大分歧,一部分觀點認為,海外供應鏈會恢復,出口會回歸到疫情之前的狀態;另一部分觀點認為,國內生產制造已經具備核心競爭力,市場份額能被徹底留下來。另外,長期來看,居民財富往資本市場轉移是大概率的長期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