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有人定義說:“沒有支付牌照的互聯網公司,似乎算不上真正的行業巨頭。”面對支付市場這塊大蛋糕,相信互聯網巨頭們不會不動心。毫無疑問,互聯網巨頭們擁有了自己的支付牌照,這不僅符合監管“先證后照”強化公司治理的經營要求,也將滿足企業自身商業生態圈的需求,在安全和合規上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近年來國內互聯網公司早已摩拳擦掌不斷加碼布局金融支付領域,除了已經占領市場的微信支付、支付寶、京東支付、美團支付外,攜程、快手、字節跳動、拼多多等都已直接或間接拿到了支付牌照,近日,一直被傳準備做支付業務已久的B站也終于實錘落地。
11月19日,視頻平臺嗶哩嗶哩bilibili(以下簡稱“B站”)以約1.1796億元收購持牌支付機構浙江甬易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甬易支付”)65.5%的股權,成為控股方,至此正式獲得支付牌照。這對于月活近2.67億用戶的B站來說,拿下支付牌照不僅可以節約不少支付通道費,在未來將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01
B站入局支付醞釀已久
事實上,B站入局支付,其實早有征兆。
2021年1月4日,根據工信部政務服務平臺信息顯示,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ICP備案網站域名“bilibilipay.cn”和“bilibilipay.com”已被審核通過。同時,B站還對相關崗位進行了大范圍招聘。
從近日余姚中國塑料城物流有限公司產權交易項目拍賣公示的結果來看,旗下浙江甬易電子支付有限公司65.5%的國有股權成功拍賣,成交價為1.1796億元,價格與起拍價一致,買受人為上海寬娛數碼科技(300079,股吧)有限公司,這意味著B站以曲線方式獲得了支付牌照。
根據B站財務數據顯示,目前收入來源主要依賴四大版塊:游戲業務、直播與增值業務、廣告以及電商業務。可以看到,目前B站已經形成“內容-商業”的閉環,其中的游戲、動漫、服裝、汽車、消費等行業, 涉及大量在線支付。其用戶年輕,活躍度、認可度、付費能力較強。
但相比于其他互聯網企業,B站在金融領域的布局還相對貧乏。持牌后,B站不僅能解決企業自身的合規問題,降低二次清算風險。同時,還可豐富其自身的生態環境,在支付的基礎上推出理財、保險等金融業務,構建自己的賬戶體系,形成信息流、資金流的閉環和數據沉淀,并借此打造金融生態圈,開拓自己的金融版圖。
02
支付牌照換手高達4億
互聯網公司的核心價值是流量,而收益的方式是流量變現。一旦擁有自己的支付業務,可以最大效率地對流量進行變現。隨著近幾年商業業態逐漸向線上轉移,多方面推動了互聯網支付需求增加,也提高了互聯網支付資質的價值。在互聯網金融退潮的態勢下,持牌企業不斷有轉讓或注銷的消息傳出。
10月19日,重慶產權交易網產權轉讓成交公告信息顯示,第三方支付機構重慶聯付通網絡結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于10月13日成交,成交價格為4億元。
據粗略統計,目前國內擁有互聯網支付資質的支付機構總計有113家,除去各種原因注銷的4家之外,目前還有109家。其中,出現過牌照買賣,或是股東發生過重大變更的有36家左右,約占互聯網支付總牌照量的三分之一。
互聯網公司通過獲得支付牌照,可以完善支付流并服務于集團生態。從目前互聯網支付機構的業務方面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C端支付賬戶提供方,如財付通、支付寶、翼支付、平安壹錢包之類,擁有獨立支付應用,傾向于服務于C端用戶的。
獨立第三方支付,如拉卡拉(300773,股吧)、易寶等支付機構,更傾向于為企業提供互聯網支付合規方案,比如航空業;在一些垂直領域互聯網支付生存空間較大,如跨境電商收款。
依附大集團的支付機構,如拼多多的付費通、美的支付、滴滴支付,服務于集團生態。
根據央行規定,持牌支付公司可以參與資金結算,如果沒有支付牌照就要通過對接三方支付的支付通道來結算資金。由此,龐大的資金流將無法掌握到互聯網企業自己手里,這也是互聯網巨頭收購支付牌照的原因。
03
支付準入監管趨嚴
支付屬于金融業務,互聯網巨頭擁有支付牌照,有利于規避潛在的合規風險。近年來,支付行業監管和市場準入已逐步趨嚴,金融監管層頻頻喊話金融業務要持牌經營。央行行長易綱也曾多次提到,要管理好金融機構風險,金融是特許行業,必須持牌經營。
自2015年央行原則上不再新增支付牌照之后,預示支付牌照進入了“內循環”時代,支付牌照買賣成為了常態。
今年1月,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征求意見稿)》,明確堅持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對支付機構按照“先證后照”原則,強化公司治理要求,實施全方位、全流程監管。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也公開表示,要堅持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對于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對違法違規金融活動“零容忍”,堅決制止監管套利。
在支付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如果想要進入提供各類金融服務領域,金融牌照是必不可少的。
04
數字經濟將成監管重點
今年以來,數字人民幣推廣全面提速,覆蓋城市、應用場景、錢包開立數量全面開花。截至10月22日,已經開立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1.4億個。這表明,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開立速度明顯加快,數字人民幣離全面推廣更近一步。
隨著11月18日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反壟斷執法將迎來新格局。
據公開信息顯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成為國家反壟斷局首任局長,新增分管競爭政策協調司、反壟斷執法一司、反壟斷執法二司三個司局。
從公布的國家反壟斷局三個司局的職責來看,競爭政策協調司負責競爭政策協調,監管重點為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與行政壟斷等;反壟斷執法一司聚焦于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反壟斷執法;反壟斷執法二司則負責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工作。數字經濟領域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執法、數字經濟領域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被單獨列出,成為監管執法的重點領域。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未來產業發展體系中最關鍵的是數據。伴隨數據流動的是資金流動,而支付創造了資金流動的管道。支付既是交易的起點,也是交易的終結,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做很多增值類的金融服務。但無論如何,支付屬于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合規經營。從我國國家反壟斷局成立的意義來看,未來,圍繞數字經濟的強監管時代已然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