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平安基金旗下7只基金發布公告,基金經理毛時超因個人原因離職,毛時超所管產品多為量化基金產品,量化基金是包括平安基金在內的眾多中小基金公司差異化發展“超車”大型基金公司的主打產品,但多年來平安基金旗下量化基金產品份額縮水嚴重,部分量化產品的基金經理頻繁離職,有產品如“走馬燈”般平均一年換一位基金經理。
“一拖七”基金經理毛時超離職
10月6日,平安基金旗下平安中證500指數增強、平安滬深300指數量化增強、平安量化精選混合、平安股息精選滬港深股票、平安深證300指數增強、平安安享靈活配置混合、平安估值優勢混合發布公告,基金經理毛時超因個人原因離職,離任日期2021年11月5日。
公開信息顯示,毛時超曾管理的基金有多只為量化策略基金。2015年后隨著基金同質化和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量化主題基金作為差異化和細分產品的重量級產品,成為眾多新成立的中小型基金公司規模增長的突破口和“彎道超車”的捷徑。平安基金也是其中之一,近年來發行多只量化基金產品、指數型基金和增強指數型基金,但截至三季度末,平安基金旗下量化基金產品份額大面積縮水,毛時超曾管理的多只基金也淪為“迷你基金”。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平安中證500指數增強(A/C類份額合并計算,下同)份額僅余0.23億份,平安深證300指數增強份額僅余0.43億份,平安股息精選滬港深份額僅余0.93億份,平安量化精選混合份額僅余1.33億份,平安估值優勢混合份額僅余2.21億份,平安滬深300指數量化增強份額僅余3.69億份,平安安享混合份額5.97億份。
另據數據顯示,平安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數量多達67只,但旗下權益類基金“迷你化”嚴重。數據顯示,平安基金旗下有20只被動指數型股票基金,其中僅2只份額在10億份以上,僅4只份額在5億份以上,有8只份額在2億份以下,2只份額不足1億份;平安基金旗下有3只增強指數型基金,其中2只份額不足0.50億份;旗下僅有的1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份額也不足1億份;此外,平安基金旗下35只混合型基金中有8只份額不足1億份,另有8只混合型基金份額不足2億份,平安基金旗下份額低于2億份的混合型基金占近半數。
平安基金旗下部分量化產品基金經理變更頻繁 平均任職年限不足1年
據公告顯示,毛時超離職后,平安中證500指數增強、平安深證300指數增強、平安滬深300指數量化增強、平安量化精選混合四只基金由俞瑤單獨管理,這四只基金份額分別為0.23億份、0.43億份、3.69億份、1.33億份,而俞瑤此前并未單獨擔任過基金經理,截至目前,其基金經理任職年限不足10天。
數據顯示,平安基金旗下部分量化基金產品基金經理變更十分頻繁,一部分量化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輕甚至不足1年。
數據顯示,平安量化精選混合成立于2018年2月1日,該基金成立至今不足4年但已有4位基金經理離職,已離任的4位基金經理任職期限分別為1年274天、202天、155天、1年114天,其人均任職年限僅為 0.81年,第五任基金經理俞瑤自任職起也不足10天。
平安中證500指數增強成立于2020年5月28日,成立僅一年半時間,但已有DANIELDONGNINGSUN、毛時超兩位基金經理離職,任職時間分別為34天、1年158天;平安深證300指數增強成立于2011年12月20日,10年間至今已有6位基金經理離任;平安滬深300指數量化增強成立于2017年12月26日,4年間也有2位基金經理離職。
有業內人士表示,與主動管理型的基金不同,量化交易策略基金不依賴基金經理個人判斷,而是把影響股價的各種因子通過復雜的數學模型抽象出來,通過歷史的規律去跑未來的市場,根據系統自動的判斷進行操作交易。基金經理在前期會花很長的時間在與行業專家的溝通上,反復調研,提取行業的核心投資邏輯,然后再把這套邏輯輸入到系統中,讓系統自動判斷。相當于前期花了很大精力訓練出來一個“行業機器人專家”,然后讓它7*24小時不停息地幫你工作。
量化策略基金業績受基金經理的主觀判斷影響不大,但基金經理如何搭建模型、數據因子是否科學合理、模型是否有效……這些才是影響基金業績的關鍵問題,講到底,需要提煉一套長期有效的模型,然后不斷迭代優化,使其勝率不斷提高。
但基金經理頻繁更迭,前任基金經理的模型是否被現任基金經理所接納并長期完善卻是個問題,長期有效并且不斷完善的模型如何實現也要畫個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