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陸金所控股(NYSE: LU)公布其2021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報告期內,陸金所控股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1.8%。截至9月30日,陸金所控股前三季度累計實現凈利潤138億元,同比增長28%。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報告期末,其網貸產品歷史存量已徹底清零。
這亦標志著P2P存量資產曾達1600億元規模的陸金所,實現了P2P業務的平穩退出,成為P2P行業完成良退的典型案例。
陸金所控股本季度逾八成新增貸款流向了小微企業。財報顯示,截至9月30日,其累計借款人數達近1620萬人,同比增長15.6%;管理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4%,達人民幣6451億元。報告期內季度新增貸款達人民幣1717億元,同比增長16.2%,除消金業務外,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進一步上升至80.5%,較去年同期上升近5個百分點。
在擴大小微客群覆蓋的同時,陸金所控股也主動對綜合借款成本進行壓降。陸金所控股董事長冀光恒表示:“得益于科技水平與管理效率的提升,三季度以來陸金所控股管理貸款余額的綜合借款成本持續下降。”
在保持客戶與收益穩步增長的同時,陸金所為何能實現平穩良退?多名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陸金所的金融基因。自2015年掀起的P2P浪潮中,具有金融背景的公司大多憑借較好的風控能力過關斬將,反觀非金融背景的公司,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幾乎全軍覆沒。陸金所傳承了平安高度重視風險控制的金融基因,在品牌、技術、業務與生態協同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這是陸金所能在P2P出清浪潮中繼續企穩發展的原因之一。
二是經營模式的差異。陸金所運用“傳統金融風控模式+保險大數法則+科技大數據”的模式經營P2P網貸業務。傳統金融風控模式,即把傳統金融業的風控技術、風控模型、定價模式等應用到P2P網貸業務經營中;保險大數法則,則是運用保險的大數法則防范風險、守住底線,處理好小額信貸業務中最關鍵的分散風險、化解風險難題;科技大數據,就是基于更廣、更深、更寬的大數據進行建模分析?;谏鲜瞿J剑懡鹚筛鶕煌愋唾J款人的情況,動態調整相應的風險管理數據模型。
三是陸金所團隊的國際化。陸金所的高管與經營團隊來自花旗銀行、麥肯錫、摩根士丹利等公司,具備金融、科技、大數據方面的跨領域經驗。該團隊研究建立了10年以上的信貸風控模型,并成功把模型運用到線上場景,可有效防控各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