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融通基金發布公告顯示,旗下產品融通穩健添利混合在募集期間未能滿足基金合同約定的基金備案條件導致發行失敗。
這是近一年來,融通基金第三只產品發行失敗,此前融通創業板ETF聯接A、融通動態平衡配置3個月持有亦發行失敗。
有分析人士指出,融通穩健添利混合擬任基金經理不具競爭力,歷史業績平平或是其發行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權益市場低迷、基金賺錢難度較大的形勢下,投資者更愿意投資知名度較高、過往收益優異的權益類基金。
雪上加霜的是,融通基金管理資產規模也呈下滑狀態,其中,基金經理鄒曦、彭煒管理基金產品規模縮水超過60億元。
記者注意到,由于同質化操作,鄒曦管理的多只產品今年以來的業績出現10%左右的虧損。
新基金發行失敗
“融通穩健添利混合發行失敗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擬任基金經理歷史業績較差。”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分析,其次是今年市場持續震蕩,熱點板塊頻繁輪換,賺錢效應不明顯,投資者投資意愿較低。第三是因為目前市場同類產品較多,今年市場平衡型基金共77只,規模共有97.58億元,缺乏亮點的產品很容易遭遇發行失敗。
10月26日,融通基金發布公告,截至 2021年10月22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本基金未能滿足《融通穩健添利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約定的基金備案條件,故本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融通基金將按照基金合同有關約定辦理相關事項。
有基金研究人士對記者表示,新基金發行需要選擇一個較好的市場環境,盡量避免在市場下行階段發行;與此同時,要盡量選擇有過往業績支撐的基金經理發行新基金,年輕基金經理也盡量選擇“老帶新”的模式。這主要是因為現在投資者對于基金的選擇愈發理性,往往會比較基金經理的過往業績與同類排名,所以有過往業績支撐的基金經理相對而言發行新基金更容易得到投資者的青睞。
此外,基金公司需要與渠道方構建良好的溝通與合作,基金的發行離不開渠道的支持,好的互聯網、銀行、券商等銷售渠道都有其固定的基金發行排期,以調動內部資源推動基金募集,所以與渠道的溝通合作也是一只基金能否順利發行的關鍵。
基金招募合同顯示,融通穩健添利的擬任基金經理為余志勇和朱浩然。
朱浩然一共管理8只產品,7只固收類產品和1只權益類基金。
即便在朱浩然擅長的固收領域,也有多只固收類產品業績排名相對靠后。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朱浩然管理的融通增悅、融通通源短融A、融通通璽。任職回報分別為3.01%、14.35%、16.94%。任職回報排名為:1645/2058、20/31、550/820。
朱浩然管理的唯一一只權益類產品靈活配置型基金融通穩健添盈A在其任職期間回報為3.39%,排名也靠后,為1660/2059。
濟安金信研究員程穎分析,融通基金作為一家中小型公募基金公司,在品牌度、知名度方面有所欠缺,在權益市場低迷、基金賺錢難度較大的大背景下,投資者更愿意選擇知名度較高、過往收益優異的權益類基金。
她還表示,基金發行失敗也與擬任基金經理歷史業績不具競爭力有一定的關系,擬任基金經理余志勇和朱浩然旗下基金業績大都較為平庸。
更關鍵的問題是,朱浩然一人管理多只產品,并且涵蓋權益類和固收類產品。在程穎看來,基金經理同時參與多只產品的管理,在精力分配上不可能做到絕對平均。同時,基金經理會存在自己的能力邊界,同時掌管具有一定差異的多只基金將分散基金經理的投研精力。
莊正表示,無論是固收類產品還是權益類產品,朱浩然管理基金的業績水平都不盡如人意。
莊正直言,基金經理“一拖多”并管理不同種類的會影響產品的業績水平。他具體分析,朱浩然目前管理8只產品,其中7只為固收類產品,一只權益類基金。朱浩然所管理的8只產品,而且還是投資風格迥異的基金,很可能已經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范圍,其結果則直接影響產品業績水平。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新基金發行需要向監管機構申請批文,短則需要10天,長則需要75天,甚至更長。拿到獲批批文后,基金公司需要跟渠道對接發行時間,等正式發行時市場或客戶的需求已經發生變化,這是發行失敗的原因之一。
鄒曦同質化操作“一損俱損”
上述產品發行失敗只是融通基金今年以來權益類產品流年不利的縮影。記者注意到,融通基金旗下基金產品表現靠后也主要體現在鄒曦身上,他管理的多只產品都虧損了10%左右。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鄒曦管理的融通行業景氣、融通通乾研究精選、融通產業趨勢、融通領先成長今年以來收益分別為-13.94%、-12.11%、-10.43%、-7.26%,同類排名為2015/2065、1972/2065、486/542、1259/1536。
不過,客觀說,如果拉長時間周期來看,上述部分成立時間較長的基金產品業績尚可。從近三年的業績來看,融通行業景氣、融通通乾研究精選、融通產業趨勢三只基金都位于同類中上游水平。
鄒曦是管理經驗近14年的公募老將,目前管理5只產品共計規模為80億元。
“鄒曦管理基金大都長期重倉持有與房地產基建相關的周期類資產,如工程機械、重卡等,但由于上述板塊基本面階段性受到壓制,股價表現較差,對基金凈值造成了拖累。”程穎分析。
莊正則表示,從今年三季報看,鄒曦管理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占比已經達到了73.37%,且以房地產、工程機械、重卡、建材等行業為主。而今年上述個股大部分都有較大幅度回調。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鄒曦管理的融通行業景氣、融通通乾研究精選兩只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完全重合。
莊正認為,同一名基金經理管理產品持倉同質化的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基金喜歡“抱團取暖”。國內基金有很明顯的抱團特點,如去年的白酒醫藥,今年的新能源。這一方面反映了隨著資產規模膨脹后基金的無奈選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隨著市場估值升高,大盤藍籌股成為市場主流,基金趨于通過抱團取暖規避風險、獲取平均收益。其次是基金行業排名競爭壓力日趨增大,部分基金管理人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使得在投資方向上亦步亦趨,趨向市場主流標的,獲取平均市場收益,這一點在年底排名期間尤其顯著。
程穎則認為,可能還是由于基金經理存在能力邊界導致的,市場上投資品眾多,各行業下的股票研究方法有所差異,基金經理可能更多地會選擇自己擅長的投資方法和熟悉的股票進行投資,所以導致了旗下基金出現同質化的現象。同質化會導致旗下基金業績表現相似度較高。
“對基金投資者而言,既然都一樣,那就不用重復購買了,具體表現就是融通公司管理規模縮水。”莊正還強調,對于公司本身來說,一旦產品同質化嚴重,那么各個基金首尾差距小,都表現得中規中矩,公司就不會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同時在收益率上,很有可能會出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現象,這樣不但不利于構建科學的投資決策管理體系,也不利于形成對沖市場風險的資產配置組合,具體表現就是融通基金權益類產品由于業績不佳規模下滑嚴重,進而拖累混合型基金的下滑幅度也較大。
就公司總體情況看,融通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呈下滑狀態。愛方財富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該公司2020年第四季度權益類基金規模為606億元,2021年第三季度為445億元,期間下滑161億元,幅度超過26%。其中,鄒曦管理的權益類基金下滑69億元,彭煒管理的產品下滑67億元。
莊正判斷,上述兩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出現較大的縮水是公司整體權益規模下滑的重要原因。
莊正分析,融通基金今年規模損失超過10億元的權益類基金一共4只,合計126億元,都是由上述兩位經理管理。其中,鄒曦管理的融通行業景氣混合、融通領先成長混合兩只基金遭遇大額贖回。分析原因,莊正總結是由于今年業績不佳引起了投資者的不滿。而彭煒管理的兩只基金雖然有不錯的收益,但份額也有大幅下降。此外,“因為兩只基金年內遭遇了比較大的回撤,恐慌情緒導致了大量贖回。”莊正分析。
愛方財富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2月10日至3月24日,彭煒管理的融通中國風1號靈活配置混合的回撤高達26.08%;融通產業趨勢甄選股票的回撤高達23.90%。
就上述融通基金相關問題,記者向該公司發送采訪函,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