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旗下信用貸業務“借唄”的合規整改,有了新進展。
11月7日,螞蟻集團宣布,借唄已啟動品牌隔離工作,由螞蟻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的服務會繼續顯示“借唄”品牌,而銀行等金融機構獨立提供的信貸服務則會在“信用貸”頁面展示,顯著標識出金融機構信息,與“借唄”品牌相區隔。
螞蟻集團提供的截圖顯示,“信用貸”頁面會在顯著位置展示“由XX銀行提供金融服務”;進入借款頁面后,在“借款詳情及協議”中,可看到日利率、初始年利率、總利息金額等信息。借款服務調整到“信用貸”頁面展示后,借款額度、利率沒有發生變化。
螞蟻集團表示,“借唄”正在逐步推進品牌隔離工作,包括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在內的多家持牌金融機構將共同為用戶提供更便捷、優質的小額消費信貸服務。未來,“借唄”將由螞蟻消費金融公司提供,并成為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專屬品牌;由銀行等金融機構獨立提供的信貸服務則會在“信用貸”頁面展示。在品牌隔離過程中,用戶的服務體驗不會受到影響,開通、查賬、計息、借還款等核心流程不會發生變化。
借唄方面表示,“信用貸”頁面展示的信貸服務全部由其他金融機構獨立經營,其授信額度、利率由服務提供方根據用戶信息動態審批決策,不受此次品牌隔離工作影響;后續如用戶信用記錄、資質信息發生變化,則可能導致評估結果的變化。
“借唄”的本質是信用貸業務,其前身是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初提出的“隨身貸”業務。一位前螞蟻集團人士此前向財新記者介紹,當時,在服務淘寶聯盟即泛淘寶系的“淘寶客”群體時,業務團隊發現這部分數量約8000萬的客群對現金有較高需求且遠未被滿足,且風控難度遠遠低于小微商戶。
后來,更名為“借唄”的現金貸產品逐漸成為螞蟻集團最重要的利潤來源。2018年末,“借唄”的凈利潤為35億元,而“花唄”凈利潤僅為3.7億元。
“借唄”開展業務的主體是重慶市螞蟻商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螞蟻商誠小貸”)。由于螞蟻商誠小貸注冊資本金的約束,2016年至2017年末,“借唄”主要通過小貸公司發行企業ABS出表擴張規模。2017年12月1日,央行與原銀監會聯合下發《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以小額貸款公司為主體,“放貸-ABS轉讓信貸資產-募集資金-繼續放貸”的擴張模式被叫停。
此后,“借唄”和“花唄”的業務模式轉為助貸及聯合貸款,即小貸公司出資很少比例或不出資,資金主要來自銀行等金融機構,螞蟻向金融機構收取一定比例的技術服務費。截至2020年3月末,“花唄”和“借唄”的聯合貸款規模超萬億元。
銀行“放棄風控”、互金平臺“躺著掙錢”,聯合貸款和助貸業務備受詬病的主要問題,也是監管部門下決心補上漏洞的重要原因。
2021年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對聯合貸出資比例提出限制,要求商業銀行的合作方“單筆貸款中合作方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
螞蟻集團在2021年4月12日回應四部委約談時曾表示,“借唄”“花唄”將全部納入消費金融公司,依法合規開展消費金融業務。今年6月,螞蟻消費金融公司已經獲準開業,根據此前的整改方案,螞蟻集團應在螞蟻消費金融公司開業六個月內完成“花唄”“借唄”的整改工作;整改完成后,“花唄”“借唄”將成為螞蟻消費金融公司的專屬消費信貸產品,其他金融機構借助螞蟻集團提供的數據信息所發放的消費信貸,不再標掛“花唄”“借唄”名稱。銀保監會要求螞蟻集團采取有效方式,保證金融消費者在申請消費信貸服務時能夠充分了解信貸服務提供者的名稱,避免引起品牌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