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有227只ETF成立,這一數量遠遠高于2019年、2020年全年。基金公司關于ETF的競爭已經進入“紅海”,分化愈發明顯。在這一賽道上,各家基金公司“寸土必爭”導致的結果是,在部分ETF發行火爆的同時,也存在新發ETF規模偏小不能成立,一些存續的ETF流動性差甚至清盤的現象。
今年以來227只ETF成立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日,今年以來,共有227只ETF成立,遠高于2020年的97只和2019年的87只,布局方向主要集中在稀有金屬、芯片、新能源、光伏、電動車等領域。整體來看,ETF數量已超590只。
受益于今年A股結構性行情以及行業輪動加速等影響,不少ETF發行火爆。今年新成立的ETF中,共有4只ETF發行份額超60億份,易方達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和匯添富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發行份額均為80億份,隨后是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和華夏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分別為75.55億份和67.68億份。發行份額超30億份的還有國壽安保中證滬港深300ETF、南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國聯安上證科創板50ETF等6只;超20億份的還包括華夏中證內地低碳經濟主題ETF、易方達中證生物科技主題ETF、富國中證科創創業50ETF、南方中證新能源ETF等。
目前,還有浦銀安盛中證滬港深游戲及文化傳媒ETF、華泰柏瑞中證滬港深云計算產業ETF、天弘中證滬港深云計算產業ETF、易方達中證現代農業主題ETF正在發行中。
整體來看,截至11月2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ETF總份額增加3128.09億份,合計份額達10327.68億份,總規模達13799.13億元。從具體不同類型ETF份額變動來看,股票型ETF份額增長較快,尤其是指數ETF、主題指數ETF和行業指數ETF三類,今年以來份額分別增長了745.02億份、485.19億份和286.09億份。
成就“投資利器”
從業績來看,部分年內新成立的ETF表現亮眼。例如易方達中證新能源ETF、鵬華中證光伏產業ETF和華夏中證新能源ETF,截至11月2日,自今年2月和3月成立以來,上述產品的最新凈值增長率已超70%。另外,鵬華中證內地低碳經濟ETF、國泰中證環保產業50ETF、國泰中證環保產業50ETF、華安中證新能源汽車ETF、平安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ETF等年內凈值增長率均超60%。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結構性行情輪動加速、ETF總規模擴容和個人投資者占比抬升的背景下,部分主題、行業類ETF成交額明顯放大。數據顯示,整體來看,今年以來ETF日均成交額已達到864.15億元。
分類型來看,數據顯示,相比7、8月,9月以來,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國泰中證煤炭ETF、廣發中證基建工程ETF成交額較此前有所放大。尤其是國泰中證煤炭ETF,7月和8月的成交額分別為32億元和39億元,9月成交額突增至93億元,10月也達到了76億元,該產品最新規模為33億元。
“ETF正在獲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認可。特別是行業和主題類的ETF,因為給投資者帶來直觀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又因為被動投資的客觀性,成為投資者把握相關機會的有力工具。”有指數和量化投資基金經理表示。
競爭日趨激烈
在ETF大發展的同時,行業競爭已經進入“紅海”。
近日,證監會官網顯示,華安基金有關設立“華安中證風電產業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的材料已獲接收。包括華安基金在內,10月29日以來,已有11家基金公司申請設立風電產業主題指數基金,目前上報材料均已被證監會接收。“先占先得已經不足以形容這樣的現象,幾乎是‘搶占’‘霸占’。”有基金公司產品部門人士表示。
事實上,ETF申報的火爆現象,只是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一個方面。這一賽道上各家機構的“寸土必爭”,以及其后的“幾家歡樂幾家愁”。導致目前行業中已經出現新發ETF規模偏小甚至不能成立,存續ETF流動性差,甚至出現ETF清盤等情況。
例如,此前一家基金公司的食品飲料產業主題ETF募集失敗。“與其硬發,不如放棄。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這家同行的做法,是基于現實的選擇。”上述基金公司產品部門人士表示,其所在的基金公司曾經發行過ETF。“成立規模很小,成立后流動性很差,這樣的成績對不起發行階段的費用支出。”
另外,今年以來已經有興業紅利低波ETF、華安滬深300行業中性低波動ETF等多只產品清盤。一方面不缺新進入者涌入,另一方面不少產品黯然謝幕。在ETF“江湖”的激烈競爭態勢下,分化已然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