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來基金業績抓足了投資者眼球,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也不斷膨脹,基金賺錢效應持續顯現,不少績優基金通過積極分紅回饋投資者,公募基金分紅額度已連續創下新高,數據顯示,年內基金分紅總額已超2000億元。
不過,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對基金分紅反應冷淡,長安基金旗下基金已四年未分紅,富安達基金旗下基金自2014年來僅一只基金分紅,而益民基金旗下基金也已多年未分紅。
年內基金分紅總額已超2000億元 超去年全年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今年以來2162只基金合計分紅3846次,累計分紅總額達2030.67億元,已超過2020年全年的1973.8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債券基金份額金額依然最高,分紅額度占比過半,此外,權益類基金分紅熱情同樣空前高漲。
分類型看,今年來1548只債券基金合計分紅2987次,累計分紅金額1084.73億元,分紅金額占比過半。另據數據顯示,三季度后債券基金分紅開始加速,7月1日至今債券基金已累計分紅474.04億元,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分紅額度幾乎為債券基金整體分紅額度的近半數之多。此外,2020年全年債券基金分紅額度1256.95億元,若按三季度債券基金的分紅熱情預估,今年債券基金分紅額度大概率將超過去年。
混合型基金今年分紅熱情也異常高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504只混合型基金合計分紅713次,累計分紅總額791.77億元,占基金分紅總額四成。而2020年全年混合型基金分紅總額587.83億元,今年以來混合型基金分紅額度增幅超33%,所按前三季度混合型基金分紅熱情計算,全年混合型基金分紅額度料將接近千億元。
此外,今年債券基金和權益類基金均有大額度分紅,農銀匯理基金、易方達基金、中歐基金、華夏基金、中銀基金、博時基金等15家公司旗下產品均有分紅額度超10億元的產品,分紅額度超10億元的基金多達30只。
詳細來看,易方達基金旗下易方達裕豐回報債券10月13日公告每10份基金分紅2.85元,單次分紅額度高達51.43億元;中歐時代先鋒股票A今年已分兩次分紅37.05億元;農銀金穗純債3個月今年已3次分紅90.10億元,今年基金分紅之豪爽可見一斑。
長安基金4年未分紅 富安達基金2014年來僅分紅277萬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分紅實際上只是相當于把投資者的錢“從左口袋放進了右口袋”而已,但今年市場環境異常復雜,公司也不敢保證基金業績不會下滑,在基金凈值大幅上漲時大額分紅也是幫投資者“落袋為安”,公司希望借助分紅幫助投資者主動回避風險,分紅也是一種提升基民投資體驗、做好基金持續營銷的最有效方式。
此外,有部分小型基金公司受限于公司規模過小不能參與分紅,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吝嗇于分紅。
今年有18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未分紅,其中絕大多數均為成立時間在2018年后且規模在百億元以下的小型基金公司,但也有益民基金、長安基金、富安達基金等成立時間較早但對分紅并不熱情的基金公司。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先鋒基金、達誠基金、富榮基金、國融基金、興華基金、合煦智遠基金、合煦智遠基金、恒越基金、華宸未來基金等成立時間較晚或規模較小的基金公司年內均未分紅。
數據顯示,益民基金成立于2005年,是成立最早的幾批基金公司之一,但該公司多年來產品線單薄、人才流失嚴重,至今規模依然不足20億元,益民基金旗下僅6只產品,2010年后已多年未見分紅。
長安基金成立于2011年,至今旗下產品21只、規模116.94億元,該公司旗下基金產品自2018年后再未分紅,2017年旗下曾有2只基金分紅0.3億元,至今已四年未分紅。
另據數據顯示,富安達基金對于分紅則最為吝嗇。富安達基金同樣成立于2011年,至今旗下基金產品17只,規模僅58.41億元。但該公司自2014年后僅于2018年分紅1次,分紅金額僅為277.7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