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核心資產出現了比較大級別的調整。就整體而言,其估值的絕對水平仍然不低,但部分個股調整已較為充分。核心資產在行業的景氣度、周期位置差異很大,調整進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判斷是否見底,應該視具體情況而定:
1) 部分核心資產盡管短期靜態估值比較高,但超高景氣如果能夠在更長時間內維持,則仍有可能反彈并創新高。比如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等板塊,由于今年以來持續的業績高增長,能夠消化之前的靜態高估值,并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預期高景氣將在更長時間內持續,龍頭仍有可能反彈并再創出新高。
2) 部分“核心資產”業績保持穩定,由于高估值和風格切換而出現中級別調整,但上升趨勢未破。比如部分白酒股,雖然前期半年報業績符合預期,但隨著風格切換,資金從核心資產撤離,再加上高估值內在調整需求,也出現了一波調整。在三季報來臨之際,對于前期回調較大,三季報業績穩定,提供了較好的中長線的上車機會。
3) 警惕“核心資產”中部分強周期行業的“拐點”,可能調整力度比預期更“慘烈”。比如豬肉養殖,工程機械等強周期行業,在周期下行階段,凈利潤增速可能不但會出現負增長,單季度盈利甚至也可能會降至負值。就歷史而言,“戴維斯雙殺”下,自高點回撤的力度不小。就周期是否出現拐點,何時出現拐點,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結合進行判斷,尤其是對未來1-2個季度盈利的增長。
4) 部分核心資產可能會出現“業績暴雷”,或者邏輯松動,可能會出現“戴維斯雙殺”的情況。需要指出的是:“戴維斯雙殺”,矯枉一般會過正,所以投資需要耐心。如有業績暴雷,情緒與業績共振下,PE/PB估值大概率不可能調整到歷史均值水平就會結束。
回溯歷史,就整體而言,一般出現如下幾個場景,核心資產調整可能趨于結束。
1)貨幣流動性:貨幣政策再次趨向寬松,或者場內增量資金凈流入(比如北上資金,MSCI,新基金發行頻頻“爆表”)等;
2)宏觀經濟繼續下行,核心資產“防御屬性”的確定性溢價再次上升;
3)股價估值調整至具有吸引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