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基金發行依然火爆!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基金發行數量達1388只,逼近2020年全年的1395只,發行總規模達到2.35萬億元,超過2020年前三季度的2.34萬億元,創公募基金前三季度發行規模新高,也遠超2020年以前所有年份的全年發行總規模。與此同時,數據顯示,10月共有152只基金進入發售期,10月8日就有26只新基金啟動發行。
單季發行份額明顯分化
縱觀今年前三季度,單季度基金發生份額也呈明顯分化態勢。
今年一季度基金發行火爆,多只百億爆款基金在此期間誕生,發行規模超萬億元。但隨著核心資產的急劇回調,基金發行驟然降溫,二季度發行規模縮減至5555.25億元。進入三季度,基金發行又有所回暖,三季度合計發行規模超7200億元。
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三季度基金發行數量為545只,超過了二季度的417只和一季度的426只。但由于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偏低,三季度基金發行規模只有7267.49億元,未達到一季度的10688.15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今年前三季度基金合計發行數量已有1388只,逼近2020年全年的1395只,但在發行規模方面,前三季度合計發行規模為2.35萬億元,平均發行份額較2020年明顯減少。
另外,隨著股市波動加大,9月份權益基金發行份額明顯減少,而債券基金則明顯提升。截至9月28日,月內股票型基金發行數量為45只,發行份額為120.14億元,環比8月份的284.91億元明顯減少;混合型基金仍是基金發行主要類型,月內發行規模為1289.88億元,已經連續4個月發行規模在千億元以上;債券型基金月內發行份額達691.38億元,僅次于6月份的867.43億元,為年內單月第二高。
行業馬太效應愈演愈烈
基金發行火熱的同時,基金行業卻呈現出明顯的“馬太效應”。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發行規模超千億元的基金公司有5家,其中,廣發基金發行規模接近1800億元,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廣發均衡優選、廣發興誠、廣發成長精選、廣發恒信一年持有等多只基金發行規模超百億元。
位列發行規模第二名的為易方達基金,今年來合計發行1515.11億元。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易方達悅安一年持有、易方達悅夏一年持有等發行規模超百億元。
此外,南方基金、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今年來的發行規模也超千億元,嘉實基金、富國基金超900億元,招商基金、博時基金超800億元,華安基金、鵬華基金超700億元,工銀瑞信基金超600億元,景順長城基金超500億元。
不過,也有部分基金發行規模不過10億元,與頭部基金公司形成鮮明的對比。例如英大基金今年來發行規模只有2.1億元,北信瑞豐基金2.11億元、博遠基金2.16億元、富榮基金2.19億元、東興基金2.37億元等發行規模都明顯偏少。
對此,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明星基金經理云集,這是頭部公募吸金的重要“法寶”。今年來不少百億元基金產品背后管理人正是備受關注的“頂流”基金經理。以近日劉格菘發行的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為例,原本預計5天認購時間,但實際上2天就已完成認購,募集金額遠超150億元。
另外,較之今年上半年爆款基金較多,其間誕生不少百億基金產品,下半年則明顯偏少。市場分析指出,下半年爆款基金減少,主要受到近期市場環境影響,也反映出了投資者的謹慎態度。在持續振蕩的過程中,尤其是核心資產接連回調,爆款基金減少是預料之中的事。
募資失敗案例時有出現
在基金發行盛況持續的當下,中小基金公司乃至頭部公司募資難甚至募資失敗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9月25日,德邦創業板指數增強基金募資失敗,成為9月份以來第五只發行失敗的新基金,也是今年以來第24只募資失敗的基金。
躋身頭部公募行列的景順長城基金旗下也曾出現募資失敗的產品。7月30日,景順長城基金發布景順長城泰順回報一年定開混合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公開信息顯示,該基金經證監會2020年11月4日的證監許可文準予募集注冊,投資范圍上,股票投資占基金資產的比例范圍為60%-100%,于今年4月26日開啟募集,計劃募集截止日為7月23日。然而,3個月的募集期限屆滿,因未能滿足基金備案的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對此,東北證券認為,基金發行失敗顯示出同質化激烈競爭下部分產品較難得到投資者認可。振蕩市中固收+基金成為公募扎堆布局的品類,造成賽道擁擠度提升,產品間同質化競爭激烈,因此一些基金募集效果并不好。在基金發行節奏加速的背景下,基金發行市場冷熱不均仍將加劇并趨于常態化。作為基金管理人,公募機構應該更加重視產品設計、謀求創新; 另一方面,可適度控制產品發行速度,著力打磨投資能力,將持營產品做成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