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德邦創業板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發布公告基金合同不能生效,這已經是9月份以來第5只發行失敗的新基金,也是今年以來第24只募集失敗的基金。
9月25日,德邦基金旗下德邦創業板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發布公告稱,“截至2021年9月20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本基金未能滿足《德邦創業板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以下簡稱“《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故本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德邦創業板指數增強已經是今年第24只公告募集失敗的基金,也是9月份第5只募集失敗的基金。在此之前,9月份已有中融內需價值一年持有期混合、新沃競爭優勢混合、大成元祥添利債券、華泰保興穩健配置三個月持有期混合(FOF)等4只新基金公告募集失敗,其中權益類新基金3只、債券基金1只。
從年內情況來看,年初以來募集失敗的新基金數量已達24只,而去年全年則為25只,今年三季度未過募集失敗新基金數量幾乎與去年全年持平,而目前新基金發行市場冷熱不均,新基金發行募集失敗再次出現幾乎可以預見,今年新基金募集失敗數量或將超過去年全年。
而與往年新基金募集失敗以債券基金為主不同,今年募集失敗的新基金多為權益類基金。數據顯示,今年募集失敗的24只新基金中,有9只債券基金、12只混合型基金、1只ETF聯接基金、1只混合型FOF基金和1只增強指數基金,年內募集失敗的基金中權益類產品占去半數多。
與此前不同的是,德邦創業板指數增強是今年第一只募集失敗的增強指數型基金,而增強指數型基金是今年整體表現最好的一個基金品種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9月24日,于2021年之前成立的211只增強指數基金(A/C類份額分開計算)今年以來有143只凈值上漲,占比近七成。而今年以來增強指數基金凈值平均漲幅9.54%,博道中證500增強A/C兩只基金年初以來累計漲幅已超40%。而今年以來偏股混合型基金整體平均漲幅僅7.59%,增強指數基金平均漲幅較偏股混合型基金整體高近兩個百分點。
除整體平均漲幅較偏股混合型基金高之外,結合了主動與被動投資方式的增強指數基金受到關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整體回撤率較主動權益類基金更小。也因此增強指數基金在今年的震蕩市中備受投資者關注,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增強指數型基金數量已超30只、合計首募規模超250億元,目前仍有7只增強指數基金在發或待發。
不過,去年以來新基金發行市場“馬太效應”愈加明顯,渠道向投研實力更強的大中型基金公司加速傾斜,而中小基金公司旗下新基金募集更加困難,年內有基金募集失敗的基金公司中多為規模排名在三十名開外的中小型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