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博時基金科技投資分享會在深圳成功舉辦。由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曾鵬率領肖瑞瑾、郭曉林、黃繼晨、趙易、齊寧等組成的“博時科技投資天團”悉數亮相,圍繞“投資科技 重倉中國未來”主題進行精彩演講,暢談科技主題投資機會。
近年來,伴隨著科技變革與創新的加速推進,半導體芯片產業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上游產業,其未來長期發展空間備受投資者關注。分享會上,深耕半導體產業、擅長研究國產替代產業鏈的“半導體攻城獅”——博時基金行業研究部總助兼基金經理黃繼晨在《產業升級“芯”思維》的主題分享中表示,中國產業結構升級是半導體行業長期的阿爾法所在,目前中國正進入產業升級加速期,新能源車、AIOT(智能物聯)、國產替代等都將驅動半導體需求爆發,投資者應當“重視產業升級紅利+非線性擴張的機會”。
半導體需求爆發,中國進入產業升級加速期
從終端應用方面的創新來看,工業、能源、汽車、醫療以及居民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感受到產業升級,驅動這些產業升級的背后需要更強性能的運算芯片、更大容量的存儲芯片、更多元和便捷的移動傳輸芯片,這背后最重要和關鍵的驅動力就是半導體賦能。具體到子行業,黃繼晨認為,新能源汽車、AIOT(智能物聯)技術等細分賽道技術變革顯著、需求爆發性強,遠期成長空間大。
黃繼晨表示,汽車智能化和電氣化是最重要的產業趨勢之一,預計未來五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提速。據不同的統計,單部新能源車對半導體的用量超過1500美金,是傳統燃油車接近3倍的水平。這是未來半導體在產業升級方面重要的驅動力。另一方面,據不同的統計來看,未來五年全球物聯網終端增速會保持較高水平。研發供給疊加需求共振,終端應用場景不斷拓寬,智能物聯市場將迎來高速發展。任何智能化物聯網產品都需要相應的MCU存儲器和無線傳輸功能,這也會相應帶動半導體需求量的增長。
“對中國科技產業來說,未來五年最大的Alpha是國產替代”,黃繼晨指出:中國是最大的電子代工出口國,目前所需要的芯片產品更大部分是從海外進口的。對于關鍵科技企業的出口限制,也使終端客戶更加迫切地需求實現國產化替代,這是以十年為維度的長周期需求。除此以外,國產廠商在眾多環節自給率仍處低位。從成長股的投資來講,我們非常擅長發現和發掘低滲透率環節進入放量增長時期的投資機會,一旦通過產業鏈調研發現有放量的拐點,就會高度重視和研究。
“總體來講,未來在國產替代、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有機會在存儲、模擬芯片、射頻芯片等重要的品類當中實現國產替代比例的顯著上升和突破,這也是我們投資和研究重點挖掘的方向。國內半導體產業未來五年復合增速較高。在成長股投資當中,如果行業增速保持較高水平,我們通過個體研究、通過產業鏈挖掘更加景氣的行業,或可以找到復合增長更大的成長股,這是成長股投資當中值得重點挖掘的大產業。”黃繼晨表示。
重視產業升級紅利,把握非線性擴張的機會
面對產業升級紅利,該如何用投資框架和投資方法把握住其中機會?對此,黃繼晨表示,科技是持續創新迭代、不斷變化的產業,從供給側來講,進入壁壘有高有低,這需要通過專業化機構研究來解決,我們會持續重點觀測、觀察和研究供給側競爭力。同樣的,我們也很重視需求側的非線性增長,一是國產替代曲線,一是Gartner曲線。我們更愿意投資在產業創新周期開始加速向上階段的產業,這個時候需求不僅爆發力強,可持續的時間也是整條曲線向上的階段中最強的,對長期投資有很大幫助。所以我們更多是關注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由于技術走向成熟,需求同步打開,可以兌現3-5年的高速成長,也就是黃金十年或黃金五年的成長。
“我認為科技股投資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非線性增長,這種非線性增長來源于產業創新周期或者國產替代周期帶來的兩條曲線最陡峭的部分。我們要不斷尋找進入快速放量期階段的標的,這是成長股投資最黃金的階段。”黃繼晨表示,“我們要基于這種強產業趨勢去挖掘到非線性增長的機會”。
黃繼晨認為,在投資上不僅要重視產業升級的紅利,更需要尋找各個環節中有非線性增長或者非線性擴張機會的標的和投資機會。這種非線性增長更多是來源于產業的增長帶來盈利增長。從過去十年全球股票市場來看,也同樣分享到了估值非線性擴張的投資收益。復盤來看,這種估值的非線性增長很多時候也是來源于產業加速兌現時,投資者將未來更遠期的收益率預期折現到當期所帶來的估值提前反映,它同樣來源于產業趨勢的變化?;谶@兩個溢價理論和兩條曲線,我們以產業趨勢為核心,錨定構筑投資框架,最終希望為投資者分享到產業升級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