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質優價廉的物品,似乎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大樂趣所在。投資領域也不例外,不少人也喜歡買便宜的股票。但在投資中有所謂“不可能的三角”,空間大的行業、優質的公司、低估值通常很難同時在一支股票上體現。一味單純地追求低估值可能陷入價值陷阱。
實際上,對低估值板塊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嘉實基金研究部副總監、大周期研究總監肖覓就是一位擅于在低估值領域挖掘真金的高研值獵手,多次強調估值和回報的相關性,認為只有合適的估值才能給出風險調整后最佳的回報。對于如何規避價值陷阱,肖覓以其10余年投研經歷跟投資者分享了三點秘笈:
首先,肖覓對于自己為何要選擇低估值標的做了分析。這一投資方法論跟市場的狀態有一定相關性。在肖覓看來,A股資本市場經過3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相對較為成熟。在這種市場中有相對較大的特征,就是會有一批被忽視的股票。因為上市公司和機構投資者足夠多,尤其在行業分化比較大的這幾年,此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集體行為,容易有一批公司被市場主流所忽略,肖覓認為這里面有些是有絕對價值的公司,可以去做一些低估值的投資或者深度價值投資。
其次,如果要做低估值投資,首先要注意這個公司是否做價值創造,而不僅僅是低估值而已。要看此公司是否有長期價值,是否不僅僅是短期便宜。“短期便宜的東西有很多,要看這個公司是不是在長期給客戶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價值創造,有很好的經營現金流的前景,這是從基本面層面需要特別去關注的問題。”
第三,如果公司估值低,同時又在做價值創造,就需要去評估公司低估值究竟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足夠低?在低估值的情況下,大概會預期它的上下行風險怎么樣?對公司真正有個價值判斷以后,才可以去做低估值的投資或者說深度價值的投資。
總的來看,在投資的不可能三角中,尤其是在現在估值嚴重割裂的市場環境中,肖覓傾向于選擇這樣一個組合:保持對公司競爭力的高要求,提高對估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放松對行業空間的要求,力求通過較低的估值控制投資標的的回撤,通過分析公司競爭力挖掘長期回報,而在行業空間這個角上,用和市場不同的認知,去力爭實現相對市場的超額收益。“較低的估值是客觀的存在,而較高的行業空間則是主觀的判斷,我們和市場不同的認知,本質上是我們不認為市場給很多行業貼上的負面標簽是合理的,歷史也有太多案例可以說明,只用行業空間單一維度去給估值,會出現非常離譜的錯誤。”
肖覓具備跨行業深入研究經驗,以中觀行業精選見長,重視估值對風險收益比的影響,對長周期資本回報來源有深入理解。同時高度重視客戶體驗,正在通過主動嘗試降低波動率,盡可能降低回撤,力爭讓大多數投資者都有相對較好的持有體驗。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9月22日,肖覓管理的嘉實物流產業A近一年最大回撤在9%左右,成立來回報已超140%,年化回報超20%!此外,肖覓擔綱的嘉實周期優選成立來回報率接近300%,今年來收益率也超過20%,近一年最大回撤卻控制在13%以內,為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