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能源、半導體板塊的巨大漲幅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眼球,同時也受到了資金的追捧,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行業相比它們來說卻是在“默默的上漲”,那就是軍工行業。根據記者了解,自一季度過后,上證軍工指數至今已經上漲了超過25%,不少機構也持續發布報告闡釋軍工板塊業績高成長性和持續性兩大特點。
對于軍工板塊的表現,長城基金公司旗下長城久源(002703)基金經理翁煜平表示,短期內,由于軍工板塊還沒完成估值切換,在估值切換的帶動下,板塊還有上行空間。從中長期來看,十四五期間,軍工行業有望維持高景氣度,這是由外部環境和行業自身所處的階段所決定的。
據翁煜平介紹,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國防建設讓位于經濟建設,整個國防工業體系的發展相對滯后。由于現在我國經濟體量已經很龐大了,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之間的缺口拉得比較大,國防開支占GDP和財政收入的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國防建設補缺口的需求比較強。此外,由于武器裝備復雜度高、研制周期長,國防建設的推進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驅動軍工行業景氣度向上的變量是中長期的慢變量,致使行業整體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維持較為穩定的高增長。
翁煜平認為,從國防建設的現狀來看,可以說我國國防的現代化建設才剛剛起步,主要體現在高端航空航天裝備的占比較低、裝備整體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所以未來高端航空航天裝備和軍工信息化是軍工行業增長潛力最大的細分領域,投資機會更多地來自于這些細分領域。
另外,自從2015年開始推軍民融合以來,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國防建設中,整個國防工業體系變得越來越開放,主機廠的外協比例也在不斷提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優秀的企業可以通過不斷拓展新業務來打破固有的天花板實現做大做強,所以軍工行業未來有望出現一批成長性很高的企業。
展望未來五年,翁煜平表示,軍工行業產業鏈各環節擴產有序、競爭格局穩定,與醫藥、消費電子等充分市場化競爭的工業領域相比,相關企業將充分享受行業需求拉動的紅利,獲得可觀的業績兌現。
其中,武器裝備對產品質量、可靠性、穩定性的要求極高,從而對配套企業形成了較強的資質、認證壁壘,漫長的研制周期降低了產品迭代速度,進一步提高了準入門檻。當前以航空航天領域為代表的重點裝備建設方向產能與需求相比仍有顯著不足,與交付進度與質量相比,價格不是主要矛盾,主戰裝備不存在價格大幅下降的邏輯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軍工板塊的上漲并沒有被普通投資者太關注到,在翁煜平看來,是因為目前機構配置軍工板塊的比例還比較低,但翁煜平認為未來這一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
翁煜平稱,軍工板塊在A股市場上經歷過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1、2008-2014年,這個階段軍工上市公司很少,上市公司都是軍工集團下面的公司,而且核心軍品業務都不在上市公司體內;2、2015-2019年,隨著軍民融合的推動,民參軍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率也在不斷提高,但由于軍改抑制了部分需求,行業整體的景氣度不高;3、2020年開始,行業進入新的階段:從需求端來看,隨著軍改影響的消除,被抑制的需求得到充分的釋放;從供給端而言,自從2015年開始推行軍民融合之后,優質的軍工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在需求和供給共振的情況下,軍工板塊在2020年有非常亮眼的表現,有別于過往的行情,2020年的行情上漲幅度大、持續性強,背后的原因是板塊行情的驅動因素轉變為企業的業績增長。
當前軍工板塊有望持續升溫,核心因素在于需求飽滿、業績強勁、估值低洼:橫向比較同處高景氣方向的新能源車、半導體設備,軍工板塊長期成長確定,相當一批標的2022年PE位于20-40倍之間,未來3-5年年化業績增速有望維持30-50%甚至更高,預計2021-2023年,這三年的年化業績增速對應的2022年PEG普遍在0.8倍及以下,估值和成長性匹配度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