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們走進碑林博物館。圖片來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人民網北京7月22日電 近日,絲綢之路大學聯盟2021年暑期課程博物館里的漢唐文明與法律保護結課落幕,結班儀式在科學館舉行。本屆暑期課程由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秘書處與陜西省文物局聯合主辦,“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子聯盟、西安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承辦。陜西省文物局、西安交大國際處、博物館及知識產權研究院有關事務負責人出席儀式,來自埃及、菲律賓、韓國、美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等國家以及中國港澳臺地區的42名中外學生參加此次活動。
結班儀式上,有關負責老師為學員頒發了學業證書,并寄語青年學子,希望他們加強對于中國文化的學習與了解,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加強對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學員們分享了暑期課程的參與感受,紛紛表示此次課程收獲頗豐,加深了他們對以漢唐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增進了青年之間的友誼。
課程期間,學員們先后參觀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陜西醫史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院、陜西秦腔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以及西安碑林博物館。在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員們親身體驗推拿、針灸、拔罐、艾灸等傳統中醫療法;在漢陽陵博物館,學員們體驗了“穿漢服學漢禮”;在陜西秦腔博物館,學員們欣賞了由邵英、李瓊等國家一級演員帶來的秦腔表演,面對面地感受到了秦腔的魅力;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學員們通過文物對話周、秦、漢、唐等歷史朝代;在碑林博物館,學員們被中國古代石刻及書法藝術深深折服。來自埃及的留學生馬奕當場表示,他未來將積極致力于中埃之間文化交流。
本次課程聚焦博物館文化遺產保護,旨在利用西安當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中外人文交流。自7月12日課程開班以來,為學員們帶來了“知名專家學術講座 + 博物館實踐參觀 + 文化體驗”的沉浸式互動的暑期課程。課程邀請了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主席姜波,西安交通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院長馬治國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中國文物博物館基本國情、傳統醫藥保護、中國水下考古、漢唐文明與絲綢之路、博物館文創的法律保護等多個維度視角為學員授課。
據悉,此次課程吸引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蘇州大學、云南大學等13所高校的學員參加。7月20日后,課程將面向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盟校在線免費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