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貨價格企穩和情緒推動下,近日生豬期貨價格經歷連續增倉下挫后企穩回升,截至6月25日,主力合約報收于18925元/噸,當月跌幅收窄至14.07%。然而,后市依然偏空。
復產增量和二次育肥并存
非洲豬瘟疫情暴發后,我國生豬產能受到沖擊,而隨著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國生豬產能快速恢復。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一季度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為4318萬頭,生豬存欄為4.16億頭,生豬產能已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在此過程中,養殖企業大力擴張產能。根據上市豬企的公告估計,2021年頭部豬企產能同比增量超過100%。
此外,2020年11月—2021年2月,非洲豬瘟疫情復發疊加仔豬冬季腹瀉疫情,養殖端預期2021年5—7月可能出現存欄斷檔,市場看漲預期強烈,散養戶紛紛收購標豬進行二次育肥。然而,在終端消費疲軟的影響下,春節后豬價快速下滑,擊穿外購育肥成本線,散養戶被動壓欄惜售,斷檔預期隨之延后至7月。
現階段,國內生豬供應節奏被打亂,生豬復產增量和二次育肥增量并存。養殖利潤跌破外購育肥成本線,散養戶被擠出,而集團基于夏季減重需求,按計劃集中出欄,預計整體供應依然偏高。
壓欄現象較為普遍
市場主流推斷,端午前后供應集中釋放,現貨價格見底,隨著壓欄及二次育肥的大豬出清,供應節奏將回歸正常,疊加季節性需求回升,7月豬價或見底反彈。然而,筆者在多次調研后發現,1—4月,除部分規模養殖場按計劃出欄,中小養殖場和散養戶均存在壓欄現象,壓欄及二次育肥帶來的并非邊際增長,而是供應整體性增長,這可以從飼料產量數據中得到印證。
根據中國飼料協會的統計,2021年1—4月,全國飼料總產量為8846萬噸,同比增長20.1%。其中,豬飼料產量為4117萬噸,同比增長74.2%。而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同期,生豬存欄同比增長29.3%,豬肉產量同比增長31.9%,均低于飼料同比增幅,這說明育肥飼料需求高于預期,被動壓欄和二次育肥現象較為普遍,社會整體存欄均重或高于預期。考慮到整體存欄均重抬升的現狀,大肥豬出清后,出欄均重很難如預期般下降。
措施短期利好有限
近期,國家發改委會同各部委印發的《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下稱《預案》)引發市場關注。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稱,6月5—11日國內豬糧比價為5.88,進入過度下跌三級預警級別區間,將會同相關部門或按《預案》落實儲備調節工作。不過,以2020年國家多次拋儲的經驗來看,收拋儲帶來的影響更多側重于穩定市場情緒。后續需要關注《預案》執行和政府調控生豬供應節奏的力度。短期而言,收儲將啟動的消息對盤面帶來的利好有限。
綜上所述,生豬基本面仍維持供大于求的預期,加之養殖成本支撐較弱,價格下跌仍有想象空間。(作者單位:物產中大期貨)